誰才是害死王皇后的真兇?武則天其實不是主謀,真兇被刻意掩蓋

首頁 > 歷史

誰才是害死王皇后的真兇?武則天其實不是主謀,真兇被刻意掩蓋

來源:憂傷的人類 釋出時間:2021-10-20 08:50

  【導讀】永徽六年,王皇后和蕭淑妃被武則天砍掉手足,泡進酒甕中活活折磨而死。武則天還得意洋洋地說:“讓這兩個老女人‘骨醉’!”

  史書沒有記載王皇后與蕭淑妃的年齡,推算她們二人應該與高宗李治年齡相仿。而武則天比李治大了整整四歲,永徽六年武則天31歲,她比二人更像“老嫗”。

  作為皇后,歷史上沒有誰比王皇后死得更慘烈,武則天究竟為何如此狠毒,用這種駭人聽聞的手段折磨二人呢?難道僅僅因為她們是自己的情敵?

  我把所有的資料堆積,大致可以替武則天找到四條理由:

  其一,為了爭奪皇后之位。她本來就是一個權欲極強的女人,為了自己的未來,她必須扳倒王皇后。

  其二,王皇后巫蠱詛咒自己。武則天入宮後迅速得寵,這讓王皇后感到很恐懼,於是她聯合老媽柳氏,秘密行巫蠱詛咒,企圖靠鬼神幫忙幹掉武則天。

  其三,王皇后欲行鴆毒之事。巫蠱之事敗露後,李治懲治了柳氏,也產生了廢后的念頭。可王皇后不思悔改,居然與蕭淑妃一起“謀行鴆毒”。

  其四,為女兒安定公主復仇。安定公主是武則天的第一個女兒,可惜她出生一個月就夭折了。原來武則天為了嫁禍王皇后,親手殺害了襁褓中的女兒,她覺得王皇后該為女兒的死負責。

  不過,以上四條理由有問題。

  王皇后行鴆毒記載於《資治通鑑》,而新舊唐書都沒有記載,我們不清楚司馬光從哪兒得來的史料。

  武則天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這件事,最可靠的《舊唐書》和《唐會要》都不見記載,宋人編的《新唐書》資料來源很可疑。

  因此,比較可靠的理由只剩下第一條和第二條,單憑這兩條理由,武則天有必要下此毒手嗎?

  請注意,是她搶了王皇后的位置,而不是王皇后搶了她的位置,況且如果不是王皇后幫助,武則天恐怕要一輩子呆在寺廟伴青燈。

  所以,從常理上看武則天殺了二人就可以了,沒必要如此狠毒,以至於給後人留下話柄。

  其實我們更應該想一個問題:武則天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尼姑,憑什麼剛進宮就那麼大本事,能同時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要知道她們二人背後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加持吶!

  五代十國是中國李氏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的朝代都是豪門士族政治時代,之後成了庶族階級的天下。因此,唐朝是一個講究出身的朝代,家族實力決定了個人的前途。

  王皇后出身於太原王氏,這是一個從西漢開始,綿延近千年的名門望族,王皇后的父祖在西魏、北周和隋朝都是高官,她的從祖母同安公主是李淵的同胞妹妹,也是她的婚姻牽線人。

  另外,她的母族柳氏,也是河東望族。同樣蕭淑妃也一樣,她出身於蘭陵蕭氏,是南梁皇族後裔。

  皇族婚姻都是政治婚姻,因此,女人入宮後能獲得什麼樣的地位,個人素質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背後的家族勢力決定了她們的天花板有多高。

  武則天的父祖雖然也曾經當過官,但都是低階官員,根本入不了豪門的法眼,尤其是其父武士彠,還曾經是個士族階級看不起的商人。

  因此武則天其實是孤軍奮戰,跟王皇后比她毫無勝算,也不會主動去拿雞蛋碰石頭。

  是的,我認為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人根本不是武則天,而是另一個人——高宗李治,武則天是他的擋箭牌而已。你或許會問,皇帝想要廢掉皇后還不容易,還需要擋箭牌嗎?

  廢王皇后,還真不是李治想做就能做到的。巫蠱事件暴露後,李治就想趁機廢了王皇后,卻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四位宰相的反對。

  唐朝宰相數量不固定,巫蠱事件發生時,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剛剛辭相,剩餘六位宰相,除了以上四位,還有許敬宗和崔敦禮。

  三分之二的宰相反對,尤其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位大佬站在了王皇后一邊,李治不得不作出妥協。

  好了,我們終於觸及到了兩個核心問題:長孫無忌等人為何要保王皇后?李治又為何非要廢掉王皇后?

  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長孫無忌等人和王氏家族一樣,都是豪門士族集團,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隋唐時期,西魏以來形成的門閥集團基本覆滅,但這些家族依然是帝國的政治核心,保住王皇后,就等於保住了這個集團的整體利益。

  第二個問題稍稍複雜,它既有李治個人情感的偏向性,也涉及李治不能說出口的一個政治圖謀,即扳倒豪門集團,實現皇權獨裁。

  王皇后此人有個弱點,出身豪門的她過於孤傲,頭顱揚得高高的,對宮裡的人不會施恩,甚至對皇帝也不懂得曲意逢迎。

  武則天恰恰相反,孤軍奮戰的她最善於抓住人心,作為李世民的才人,能在李世民眼皮底下俘獲李治,這說明武則天遠不是王皇后所能比的。

  但作為一個帝王,李治不會完全憑感情用事,政治才是他首要考慮的出發點,武則天的庶族出身,恰好符合他拉攏庶族集團打壓豪門集團的政治圖謀。

  這才是李治廢王立武背後的真正動機!也就是說,武則天是他的政治盟友,王皇后背後的勢力,是他必須打倒的敵人,包括親舅舅長孫無忌。

  如果你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那麼就請看王皇后被廢前後的一系列事件: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相繼被流放,李義府等庶族集團的上位,加之李家勳貴在房遺愛案件中的團滅,這些事件過後,朝中的大權完全落入李治一人之手。

  所以我一直認為,後人低估了那個外表文弱的皇帝,他其實心機極深。

  在兩派勢力角逐的時候,豪門集團內部的分裂也是李治、武則天聯盟笑到最後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王皇后為代表的河東集團,與蕭氏北遷集團的矛盾。

  王氏與蕭氏雖然都是豪門集團,但蕭氏其實是外來戶,隋朝統一之後因為蕭皇后的關係,才在關中紮下了根。

  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鬥爭,表面上看得寵的蕭淑妃佔了先機,她給李治生下了一子二女,而不受寵的王皇后膝下空空。

  但柳奭幫外甥女扳回了局面,在他的建議下,王皇后將庶長子李忠過繼到自己名下,並且被立為太子。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種格局下蕭淑妃贏了面子,王皇后贏了裡子,其實是王皇后處於優勢地位。

  只可惜王皇后不知足,她裡子面子都想要,非要引進外援撕破蕭淑妃的面子,引狼入室將武則天從感業寺召入宮中。

  王皇后太過自信,以武則天的出身,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威脅到她的地位的,所以她認為武則天可以給自己當槍使。但她根本沒看清,李治還有一盤大棋等著她,有了李治的加持,她反成了別人的槍。

  因此,這場宮闈之爭本質上是李治與長孫無忌的甥舅對決,是皇帝與豪門集團對最高權力的爭奪戰。

  最後一個問題:史書為何不直接這麼寫,而是將這段故事刻意描繪成三個女人的宮鬥戲呢?

  首先,李治與豪門集團的鬥爭一直在暗處,三個女人的鬥爭在明處。暗處的東西不會記載於《實錄》,只能由讀者自己分析。

  其次,出於維護皇權的需要,史作者必須為尊者諱,不可能直接揭露皇帝的陰謀。

  再次,武則天就是最好的背鍋俠。所有的正史中,對武則天都採取貶抑的立場,將王皇后被廢的責任推給她正合適。

  事實上,我對武則天將王皇后和蕭淑妃砍斷手足,塞進酒甕折磨死的記載是不大相信的。

  《舊唐書》裡對二人的死,還有一個相互矛盾的說法:“永徽六年十月,廢后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

  一個人不可能死兩次,哪個是真的不得而知,兩種記載隨你信哪一個。

  王皇后和蕭淑妃死後,王家人被賜“蟒”姓,蕭家人被賜“梟”姓。蟒、梟和後來蝮(武則天堂兄武氏家族)、虺(唐宗室李貞家族),合稱四大毒性,充滿侮辱性。

  如果單純是情敵之爭,何必要辱及別人家族?由此可見,這本就是一場針對這些家族的鬥爭,李治就是要終結他們的政治生命!

上一篇:此皇帝一出生... 下一篇:這座墓地很詭...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