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為何攻入商朝境內700裡紂王才知道?考古發現冷門原因

首頁 > 歷史

武王伐紂,為何攻入商朝境內700裡紂王才知道?考古發現冷門原因

來源:鍾愛綠蛤蟆 釋出時間:2023-02-07 09:50

  【導讀】公元前1044年(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是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武王率領戰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人從鎬京(今陝西西安)出發,開啟了對商朝的顛覆之戰。出乎預料的是,面對這個與周邊方國征戰了500餘年的殷商王朝,小邦周國的軍事行動顯得格外順利。二月二十七日,近5萬周軍已抵達朝歌以南的牧野(今河南衛輝)。

  據出土的青銅器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牧野之戰,周武王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結束了戰鬥,完成了商周鼎革。自盤庚遷殷以後,商朝的都城便固定在了殷墟(今河南安陽)一帶,但夏商周三代,大邑往往不修建外城牆,紂王繼位後,為了加強王畿的防衛,便在殷墟以南營建了一個陪都:朝歌(今河南鶴壁一帶)。

  朝歌所處位置,東臨古黃河,西靠大山,北邊地勢狹窄,唯有南面有一個平坦開闊的區域,這便是牧野,這是周軍最理想的決戰地,也是周軍進兵朝歌的必經之路。但對於紂王來說,朝歌以南的牧野已經是陪都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有閃失則國破身死,而後來的戰局也的確如此。那麼紂王為什麼不提前佈防呢?相比適合大規模戰車作戰的牧野,如果商朝大軍能在盟津一帶阻擊周軍,阻擋對方渡河,那麼武王伐紂恐怕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問題出在了哪呢?在武王伐紂之前,周人皆自稱“西土之人”,這是因為關中以東皆屬殷商,周人稱之為“東土”。考古發現也證實,代表著早商的二里崗文化分佈範圍已囊括陝西以東,甚至在周原一帶也有發現。

  這表明,商湯建立的夏朝,疆域最西已到周人的家門口。但,周武王從一月二十六日在西安誓師,再到二月二十一日率大軍在盟津渡河北上,二十六日抵達牧野,中間並未遭遇商軍的任何阻擊。

  紂王是在什麼時間得知周軍來攻的訊息的呢?《呂氏春秋》有明確記載:“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將之殷也。”鮪水在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三十里,也就是說,紂王是在西周大軍已經渡過黃河後,才得知周軍進犯的訊息,進而派膠鬲前去交涉。

  《漢書》載:“孟津去周九百里”(漢代九百里約為今天的700多華里),武王伐紂攻入商朝腹地已經700裡的情況下,紂王才收到訊息,戰機已失。周武王從二十一日師渡盟津再到二十六日佈陣牧野,中間僅間隔了5天時間,在沒有機械化裝備的商朝末年,紂王是絕對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戰爭準備的,故而被迫以奴隸俘虜匆忙應戰,結果大敗虧輸,自盡而亡。

  那麼殷商西部防線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以至伐紂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呢?考古工作者在洛陽、鄭州等豫西一帶對殷商文化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具有豐富二里崗文化遺存的豫西地區,卻缺少殷墟三、四期遺存。

  上文已述,二里崗文化是早商時期的文化遺存,而殷墟三、四期則是晚商特別是帝乙帝辛(紂王)父子在位時期的文化遺存,豫西的考古發掘表明:紂王在位時期,原本屬於商朝統治腹地的洛陽一帶出現了“真空”,並且該地也並未發現有其他方國的文化遺存。

  顯然,豫西統治的“真空”,並非是戰爭等原因導致的,否則無法解釋商朝勢力從此地撤出後,其它勢力也未趁虛而入,最大的可能是這裡遭遇了非人為因素(如瘟疫、乾旱等),迫使商朝無法在此駐軍設鎮。

  所以,周武王的大軍可以從容穿越700裡“不設防”區域,進而在洛陽正北的盟津渡河,而直到此時,殷商的前哨才發現了周軍的動向並報告紂王。對於此前將紂王大軍迅速潰敗的原因歸結為軍隊倒戈、主力東調等原因而言,“不設防”區的考古發現,無疑是一個冷門原因。

上一篇:太平天國降將... 下一篇:唐朝古墓出土...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