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退場!被巴西“擊沉”的航母,原本有望成為中國海軍的旗艦?

首頁 > 軍事

黯然退場!被巴西“擊沉”的航母,原本有望成為中國海軍的旗艦?

來源:最前沿聊事 釋出時間:2023-02-07 09:20

  【導讀】2023年2月3日,在經過數年耽擱後巴西海軍於近海岸線區域,有計劃地擊沉了已退役航母“聖保羅”號。預示著這艘法國製造的3.2萬噸中型航母,結束自己長達60年的活動歷史。作為法國在二戰後獨自建造的第一代航母,“聖保羅”號(原名“福熙”號)和其姊妹艦“克萊蒙梭”號,因為搭載蒸汽彈射器和戰術核武器而成為冷戰時期的傳奇。但當這款老艦結束歷史,國內更關注的還是其與中國海軍的淵源,特別是惋惜與蒸汽彈射器的擦肩而過。

  在1955年和1957年,法國海軍先後開工建造兩艘中型航母,這就是後來的“福熙”號和“克萊蒙梭”號。不同於日後大行其道的垂直起降航母,這兩艘航母比較傳統地搭載了蒸汽彈射器(考慮到技術難度,法國海軍直接從美國購入了蒸汽彈射器成品)。

  到70年代末期,兩艘航母又先後經過改造,以搭載新一代“超軍旗”攻擊機,並能在彈藥庫記憶體放空基戰術核武器。在1983年,兩艘航母並肩前往黎巴嫩附近海域,為周圍區域活動的法國維護部隊提供支援,展示了當時法國海軍的最頂尖戰力。1991年海灣戰爭中,“克萊蒙梭”號還作為護航艦艇參加戰鬥,書寫了自己服役生涯中最後的輝煌。

  “克萊蒙梭”級航母是法國海軍冷戰期間的核心戰力

  不過,隨著新一代核動力航母開建,兩艘“克萊蒙梭”級航母的去向開始提上日程。為了壓榨航母的全部價值,法國最初希望將其作為“繼續使用的航母”出售,而不是作為廢船拆解。考慮到3萬噸航母的使用成本並不低,法國最終將目光放在印度和中國身上。

  恰好當時印度海軍正在求購航母,因此雙方很快開始進一步接觸,但印度最終因為航母噸位偏小、使用壽命有限、改造餘地不大等因素放棄購買,後來與俄羅斯合作圓夢。相比之下,中國海軍沒有印度海軍便利的發展環境,對於法國“免費贈送航母,僅收取適量改造費用”的建議很是心動。

  法國新一代“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由於在同一時期發生了,俄羅斯和印度達成“免費贈送航母,僅收取適量改造費用”的大型貿易,最終改造卻價格節節攀升,使得印度海軍飽受恥笑的著名事件。所以國內輿論後來在評價中國放棄購買“克萊蒙梭”號時,往往也參照這一過程稱讚中國海軍的選擇,不過這倆其實還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在對印度出售“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期間,透過種種手段多收了20多億美元,確實很有技術,但也很缺乏遠見。印度海軍在冷戰剛結束時,從俄羅斯購入了大量海軍裝備,其中不乏護衛艦、潛艇等大型裝備。而在航母交易結束後,印度海軍開始從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國家採購裝備,即使後幾個國家的價格更高,這是非常明顯的後遺症。

  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法國在造船業領域的口碑一向不錯,3萬噸航母的輕量化改造費用也不會很誇張,為此反覆提價毀掉口碑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事實上,國內當時之所以放棄這艘看似唾手可及的中型彈射航母,主要還是擔憂英美國家的干擾。在海灣戰爭後,國內原本計劃以俄製伊爾-76為平臺,搭載以色列“費爾康”預警系統發展大型預警機。一開始其他國家並沒有直接反對,但當伊爾-76降落以色列開啟正式改造後,卻遭美國強烈干擾而失敗。此外,2012年俄羅斯一口氣向法國採購了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在首批兩艘交付前夜,也由於局勢變動和英美的強烈反對而中止。

  印度空軍裝備的A-50EI預警機

  在這類事件中,買家看似並沒有直接經濟損失(交易失敗後,賣家退回了買家支付的全部前期費用),但在這一過程中損失的時間、人力資源卻是難以估量的。像中國空警-2000就直到2009年才真正服役,晚了近10年,而俄羅斯海軍至今也沒能裝備現代意義的兩棲攻擊艦。因此,假如當時中國接受法國提議,接手在1997年退役的“克萊蒙梭”號航母作為海軍旗艦。那麼最終大機率是以專案持續數年,接近成功時由於英美反對而中止,印度或者巴西則乘機接收即將完工的航母告終。就像印度從以色列接手“費爾康”、埃及從法國購得兩艘“西北風”一樣,只剩下買家空自悲憤的結局一樣。從這一點來說,國內最終選擇在“瓦良格”號作為發展航母的基礎,看似導致在彈射器領域的步伐慢了不少,實則是最可靠也是唯一能實現的方案。

  一度有望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的“西北風”兩棲攻擊艦

  最後提一下退役航母拆解的問題。由於航母往往噸位較大,看起來完全是海上鋼鐵叢林,因此總給人一種拆解價值巨大的感覺,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前提是不考慮汙染問題。退役航母拆解主要面臨兩種汙染,即殘餘油料和石棉汙染。前者是由於航母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面積燃油沾染,最終在拆解時四逸,並且還是長期穩定的流失,對環境破壞極大。後者則是作為優秀的耐火、耐熱材料大規模應用,這類以“噸”為單位的致癌物質,將對拆卸作業人員造成重大安全隱患,是航母拆卸的知名難題。

  黯然退場的“聖保羅”號

  在歐美等國家,拆卸大型船舶時往往會在沿海挖出一條支流,廢船被移入後封閉水道,最後花費大量時間慢慢拆卸,以減少環境汙染並將利益最大化。考慮到人力成本和大宗金屬價格波動,這種拆解需要很高明的操作技巧才能牟利,這就是美國海軍10萬噸退役航母以1美元出售的原因。相比之下,像印度等國家拆解廢船時,往往是乘漲潮直接衝灘,然後以“七手八腳”的豪邁快速拆解,優點是時間短、效率快,但汙染就不太顧得上了。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國內雖然外購了多艘退役航母,但真正拆解的卻屈指可數,剩餘的則在異國找到了新“工作”。

上一篇:美國F-22A的... 下一篇:郵政銀行一年...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