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殲-16驅離外機全過程!軍迷:殲-16的定位究竟是啥?

首頁 > 軍事

央視曝光!殲-16驅離外機全過程!軍迷:殲-16的定位究竟是啥?

來源:開心的小蝸牛 釋出時間:2023-01-19 09:42

  【導讀】1月1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防軍事頻道在《正午國防軍事》欄目《軍營春早》特別節目中,走進中國空軍西部戰區航空兵某旅,全面展現該旅飛行員遂行日常飛行訓練、戰備值班警巡的場面。在報道中特別提到,該旅是中國空軍首批列裝殲-16型戰鬥機的航空兵旅,也就是著名的“霧都雄鷹”旅。

  該旅在改裝殲-16型戰鬥機之前,駕駛著殲-11型戰鬥機,已經在“金頭盔”的舞臺上大殺四方了——技術過硬、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是中國空軍航空兵數一數二的王牌單位。而此次《軍營春早》欄目,又對該航空兵旅在外駐訓,遂行戰備警巡,訓戰轉換的細節做了披露,從中可以一窺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的進步,非常值得解讀。

  長達300多天的在外駐訓

  比如,《軍營春早》裡披露的該航空兵旅的駐訓細節——據披露,該旅作為一線作戰部隊,長年在外駐訓,年在外駐訓時間最長可以達到300多天。

  從資料本身來看,這個資料可謂是非常驚人。不僅對於航空兵的本場、也對於異地駐訓場站的保障能力是比較大的考驗,對於飛行員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考驗也是相當巨大的。畢竟,一位當過航空兵的朋友給大伊萬講述航空兵部隊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的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試想你一年別說三百多天在外駐訓,哪怕只有一百多天時間在外出差,執行的還都是高威脅性、高挑戰性的任務,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毫無疑問,這些空軍航空兵飛行員和機務人員做了巨大的付出。

  同時,這“三百多天在外駐訓”,也意味著我空軍航空兵在兵力運用、機務保障等模式上,有了巨大的進步。比如在機務保障上,原本空軍航空兵部隊實施異地駐訓和部署,往往由於異地駐訓航空兵場站配備的保障裝置臺(套)數量不足,或者由於機型因素導致裝置不通用——導致戰機駐訓到哪裡,地面上就要把本場的裝置透過鐵路平車、公路拖車以鐵路運輸或摩托化行軍的方式轉移到哪裡,保障效率比較低。戰機轉場之後無法迅速形成戰鬥力,且一次轉場數量也相對有限,這在本質上都限制了戰機進行異地駐訓和異地部署的效率和規模。

  而大概是在軍改之後,空軍在機務和場站保障上做了極大的改革,全面推進“零伴隨”保障。透過保障裝置通用化,在一批一線場站和重點的駐訓場站預置保障裝置等方式,確保了戰機在駐訓轉場時,無論是飛行員還是地面機務人員,都可以做到“拎包入住”,只需要攜帶少量的非標保障器材即可。保障條件簡化了之後,戰機駐訓甚至可以做到“一次轉場、全面完成”——也就是戰機直接飛到駐訓地,伴隨保障的機務人員搭乘運輸機飛抵駐訓地接收裝備,戰機剛落地,很快就可以形成戰鬥力,這效率堪稱今非昔比。

  隨著戰機的異地機務保障條件大大改善,空軍航空兵的兵力運用模式,顯然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革。就比如在此次報道中提到的西部戰區該旅,該旅在報道中提到的駐訓地點就包括了東部沿海和西部高山,也就是同時兼顧到了咱們目前較為重要的兩個戰略方向。而這樣一支航空兵部隊,無論轉移到哪個戰略方向,都會給當面的主要假想敵以強烈的震懾。

  如果有多支這樣的航空兵部隊實施同步轉場,則等於是形成了在戰略上進行“態勢重塑”,確保隨時在某一戰略方向上對敵形成壓倒性戰略態勢的能力。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空軍“全域懾戰”的正確開啟方式,也昭示著,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越來越具備戰略空軍的能力了。

  驅離外機的戰術細節

  又比如,在《軍營春早》欄目中,央視採訪的該航空兵旅飛行員,就提到了在東南沿海某地駐訓期間,參與東海防空識別區夜間跟蹤查證、驅離外機的細節。

  夜暗條件下海上飛行,這本身就足夠讓我們給中國空軍航空兵飛行員的飛行技能點贊,但大伊萬覺得更為重要的戰術細節,是該旅驅離外機的方式——根據該旅飛行員的描述,在驅離外機時,為了避免發生空中糾纏,因此他們採取了兩個戰術動作:一是關閉機上射頻系統,戰機保持電磁靜默,二是以超低空掠海的方式,從驅離外機的後半球進入。

  這兩個戰術動作都極為嫻熟,不僅體現出了中國空軍飛行員的戰鬥力,更體現出了東部沿海我預設戰場區域的空情保障、地面攔截引導能力。關閉射頻系統,保持無線電靜默,可以確保驅離的外機在RWR裝置上沒有顯示。畢竟,即使是具備了LPI(低可探測)能力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無法確保絕對不會被高敏感的RWR截獲——只要看過《國家意志》的軍迷,看到這裡應該都是會心一笑~畢竟,這種關雷達,靠地面引導實施靜默攻擊的戰術,是老薩米最喜歡的進攻方式。

  當然,關了射頻系統後,要發現敵機,就需要地面空情保障裝置進行態勢感知,需要地面攔截資料鏈進行截擊引導了,所以資料鏈在這一任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咱們有空情體系、對方也有空情體系,可能是部署在島嶼上的雷達也有可能是飛在天上的預警機。如果我們在接近的過程中被對方的空情態勢感知體系發現,提前提醒被驅離的外機做出反應,那我們從後半球進入的戰術就無法順利實施了。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殲-16採取了低空掠海接近的戰術,以低空飛行的方式,降低對方雷達的通視距離,等到接近目標時再加力急速爬升。於是乎,接近、爬升、接敵一氣呵成,搶佔有利位置,外機還沒做出反應就發現我殲-16戰機出現在了優勢的進攻位置上,只能匆匆退出。如果在空戰中,這兩個戰果早都被我們的戰機拿到了。被披露出的這次攔截行動,不僅是該航空兵旅飛行員技戰術水平過硬的表現,更是中國空軍在東部沿海地區體系總體佔優的表現之一。

  “平戰快速轉換”能力

  最後,《軍營春早》還提到了該航空兵旅飛行員“平戰快速轉換”的能力。譬如在異地駐訓、空域執行訓練任務時,接到臨時的戰鬥指令,迅速奔赴某空域執行跟蹤查證戰備警巡和驅離任務;又比如該旅的一位飛行員甚至在改裝訓練剛剛完成之際,就得到了執行戰備警巡的任務。

  這其中體現出了兩個問題,一是航空兵部隊平戰快速轉換的能力,這個能力算是稀鬆平常;二是中國空軍飛行員在訓練體系改革之後,戰鬥力生成周期大大縮短。原本需要飛完初教飛高教,飛完高教飛戰鬥,飛完戰鬥下部隊繼續戰鬥訓練,戰鬥訓練完了才能形成戰鬥力……

  現在訓練改革之後初教機飛完了直接上高教機+戰鬥教練機,飛完了直接轉入高階戰鬥訓練+裝備改裝,然後下了部隊就直接形成戰鬥力,將戰鬥部隊原本大量的、用於形成戰鬥力的飛行小時數全部用於訓練和作戰。這種改革之後的戰鬥力生成模式簡化了飛行員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提高了形成戰鬥力的效率;也帶來了我們看到的、飛行員這邊剛剛完成戰機改裝訓練,那邊就可以執行實戰任務,可謂是今非昔比了。

  此外,從報道中來看,殲-16型戰鬥機遂行的,暫時還都是防空截擊類任務。這似乎預示著殲-16型戰鬥機如一些大佬認為的那樣,是一種制空戰鬥機,主要承擔的還是協助殲-20型戰鬥機在空中戰役方向上建立空中戰鬥巡邏區,建立並保持制空權的戰役戰術任務。但大伊萬認為,也許在殲-20型戰鬥機裝備數量尚少的時候,還需要殲-16型戰鬥機這款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協助奪取制空權,尤其是承擔遠端的空中攔截任務。但是在殲-20型戰鬥機裝備數量已經急劇擴大的當下,空軍航空兵戰役縱深遮斷能力已經成為中國空軍亟待提高的一個戰術能力。

  因此,殲-16型戰鬥機是時候脫離單純的制空戰鬥機或者攔截機的範疇,逐步向著類似於F-15EX的多用途戰鬥機轉型了。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6型戰鬥機特地以打擊構型亮相,掛載了AKF-98A型遠端布撒器和1000千克級鐳射制導侵徹炸彈就是明證。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殲-16更多地遂行對面打擊和遮斷任務的場景。

  最後,《軍營春早》欄目還專門採訪了一位殲-16飛行員,根據這位飛行員自己透露出的資訊,他在2022年已經完成了殲-20型戰鬥機的改裝訓練。網傳這將是西部戰區官宣的第二個殲-20旅,至於放在西南方向的目的……就你叫“陣風”啊?

上一篇:美“最老”航母... 下一篇:網友熱議:“...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