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奶奶苦等初戀55年,83歲如願嫁給中國大爺,你覺得他們甜蜜嗎

首頁 > 社會

法國奶奶苦等初戀55年,83歲如願嫁給中國大爺,你覺得他們甜蜜嗎

來源:曉步靛扣扣 釋出時間:2023-01-19 09:40

  導讀:一個是美麗善良的法國籍混血美人兒李丹妮,一個是英俊好學的中國小夥兒袁迪寶。55年前,他們在杭州西湖上演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上天卻給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們無奈分手。半個世紀裡,他們一個在法國里昂,一個在中國廈門。55年後,83歲的李丹妮帶著一直珍藏在塞納河畔的愛來到鼓浪嶼,沒想到年輕時候的愛情再次邂逅了......

  西湖柳畔傷情淚 恨不相逢未娶時

  1953年9月,25歲的袁迪寶考入浙江醫學院學習,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公共衛生學科的大學生。那個年代大學的課程除了專業課,還有必修的俄文。第一天上俄文課,班上100多名學生就被穿著旗袍的混血俄文老師給震驚住了。因為這個混血女孩實在是太漂亮了!金色的頭髮深邃的大眼睛,高挑的身材,穿著旗袍……她就是李丹妮。

  李丹妮的父親是泰國華僑,母親是個法國人。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的她精通英、法、俄、德和中文等語言。集美貌和聰穎於一身,李丹妮當年僅有26歲,袁迪寶是她帶的第一批學生。袁迪寶學習非常認真,每次俄文考試基本都是滿分,因此李丹妮對這位學生也印象頗深。當時袁迪寶是整個班的班長,因俄文學得好又兼任為俄文課代表,與李丹妮相處的時間就慢慢多了起來,得知俄文老師僅比自己大一歲的時候,袁迪寶默默在心中讚歎。

  李丹妮對袁迪寶的勤奮和優秀也很讚賞,再加上袁迪寶長得英俊而文靜,漸漸地就對他多了一份關注。有一次袁迪寶送俄文作業,兩個人閒聊了幾句,李丹妮知道袁迪寶來自美麗的廈門鼓浪嶼後非常激動,拉著他問東問西。因為在丹妮15歲的時候,曾跟著父母從法國回到中國。當輪船經過廈門港時,她深深地被“海上花園”鼓浪嶼吸引,很想下去看看。

  但因為時間不允許,只能與之失之交臂,在丹妮的心中就成了一個遺憾。在得知袁迪寶來自貧窮的牧師家庭時,也讓同樣信仰基督教的李丹妮對袁迪寶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情。這年冬天,在一個下雪的早晨,穿著單薄的袁迪寶坐在教室裡凍得瑟瑟發抖,李丹妮看到後,下課悄悄遞給了袁迪寶一個紙包,裡面裝的是一件藍色毛衣。年少時的愛意,清澈的不沾染絲毫雜質,純潔如雪,深遠若天際。

  袁迪寶每週都會到俄文教研室向李丹妮請教問題,天氣好的時候,李丹妮會邀請袁迪寶陪同共遊西湖。西湖的著名景點無不留下他們兩個的身影,每當夕陽西下時,他們用俄語唱著當時最流行的蘇聯歌曲。週末李丹妮還邀請袁迪寶到家中做客,介紹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給袁迪寶認識。快樂的時光持續了一年多,1955年,隨著全國各大高校的合併調整,袁迪寶不得不前往成都繼續攻讀學業。

  那段時間袁迪寶總是憂心忡忡,李丹妮每次問起他都欲言又止。一直到分別的前一天,在西湖花港觀魚的池塘邊上,袁迪寶才鼓起勇氣向李丹妮袒露秘密:在來浙江上大學的前兩週,家中供他讀書的長姐給他包辦了一樁婚姻。雖然和妻子還沒來得及談戀愛,但是既然已經結婚他就要肩負起家庭的責任。

  突然起來的事實讓李丹妮臉上掛滿了淚水,但是很快她就冷靜了下來,都說愛情是自私的,但是善良的丹尼無法想象,自己的快樂是建立在另外一個女人的痛苦之上。二人內心無限惆悵,就像是林徽因《偶然》中所說的那樣:“你我恰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1955年8月,兩人在蘇堤上拍了一張合影,李丹妮剪下一縷金髮,脫下一枚戒指交給袁迪寶:“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從今天起我們就分手。”然而不管是言語上的“分手”,還是真正的分別,都沒有冷卻兩個人的感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他們做回了朋友,分隔兩地的人靠著寫信交流,為了省錢,每次都是攢夠一個星期的信件才會寄出,每封信至少寫兩千字。一年後,李丹妮跟著父母一起回到了法國,他們也沒想到自蘇堤一別竟是半個世紀。離開杭州時,上船隻能帶10美元的路費,其他什麼都帶不走。但是對丹尼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袁迪寶寫給自己的信,為了把信帶走,她把信件全部都藏在了懷裡才躲過了檢查。

  到法國之後,為了能夠再次重回中國,她找的工作都是跟中國相關的,比如教在里昂大學當中文助教。期間她努力地學習,給自己定目標七年內拿下博士學位,1980年她拿到了副教授職稱,並在里昂中法大學擔任秘書長。因為持續多年對中法文化交流有卓越貢獻,丹妮還獲得了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勳章。有人問她這麼多年來為什麼會這麼努力又這麼耐得住寂寞?她笑著說:“事實上我不是個很孤獨的人,因為有個人始終住在我心裡。”丹妮離開中國後,仍然跟袁迪寶像朋友一樣保持著書信來往。

  1958年,那個時候袁迪寶家庭比較困難,得知袁迪寶的長子出生後,丹妮立即從法國寄來了奶粉和小衣服。之後袁迪寶和妻子先後有了三個孩子,他曾把一家五口的照片寄給遠在法國的丹妮,希望丹妮也能夠寄來家人的合照,他們就像老朋友一樣相約30年後再見面。而袁迪寶不知道的是,李丹妮在法國一開始過得並不好,因為是中法混血所以被當地親戚看不起,四年後才獲得了法國國籍。

  從那以後一直在努力學習,事業上蒸蒸日上,卻一直沒有嫁人,只因心中放不下的袁迪寶。他們的信件往來停留在了1965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李丹妮再也收不到袁迪寶的信件,她的信件也不能平安抵達,他們徹底失去了聯絡......袁迪寶曾對丹妮承諾30年後去法國看她,可是時限到了,丹妮卻沒看到袁迪寶的身影。而在中國的袁迪寶,在於丹妮失去聯絡後,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天堂見。”那個時候的他膝下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承擔著一大家子的責任,本以為會這樣一直生活下去,但意外總是不請自來。

  1994年秋天,袁迪寶的妻子癌症去世。此後袁迪寶獨自生活了13年,那個時候袁迪寶身體還很健康,參百年的所有人都勸他再找個老伴而,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午夜夢迴,他常常會想起李丹妮。她應該也已經兒孫繞膝,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了吧?袁迪寶不忍心再打擾丹妮,獨自把思念埋在心裡。一直到2010年的春節,袁迪寶的外甥到袁家拜年,一家人聊天時,外甥無意中跟兄弟姐妹們提起:“舅舅年輕的時候是個大帥哥呢?差點娶了個美麗的外國老師呢!他們的信件都由我媽保管著......”

  袁迪寶的三兒媳歐陽還是第一次聽到公公這段曠世奇戀,好奇地問道:“為什麼不再寫信了呢?”袁迪寶沉默了一會,嘆了口氣道:“不知道還在不在世,而且寫過的信很多都退了回來。”歐陽鼓勵道:“不再試試怎麼知道呢?”袁迪寶沒有接話,但是那晚卻失眠了。他拿出一本《聖經》那裡記有丹妮的通訊地址,凝望著那串熟悉的街道名,猶豫了很久,拿起了筆。

  同樣的信他寫了五封,分別裝在了兩個不同的信封裡。那個時候他不知道丹妮是否還健在,自此每天便在信箱前徘徊張望。那年的四月份,本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天,丹妮在法國里昂的家中突然受到了相同內容的五封信,看到寄信地址是中國廈門時,千萬種思緒湧上心頭,丹妮分不清自己是醒著還是夢著。丹妮拿著信,走到院子裡看著再熟悉不過的字型,一遍又一遍。

  2010年5月,袁迪寶終於等來了丹妮的回信,心中附帶著一張照片,看著已被風霜雕刻的熟悉容顏,袁迪寶老淚縱橫,他認定這是奇蹟。從那之後,兩個八旬老人又恢復了年輕時候的頻繁通訊,他們有太多的故事和思念要說給對方聽。原本丹妮都已經計劃好了,等老了走不動了就住進修道院。聽到丹妮的回答,得知丹妮終身未嫁,袁迪寶內心很痛苦。

  兒子孫輩籌婚禮,曠世之戀成傳奇

  “我唯一的願望就是邀請你來廈門,你曾經跟我說鼓浪嶼很美,我希望你能來。”在兒子兒媳的鼓勵下,袁迪寶對丹妮說出來真心話,並且由兒媳歐陽親自到法國去接丹妮。2010年9月18日,袁迪寶在兒子的陪同下手捧55朵鮮花來到了廈門高崎機場。55年沒見了,走到機場出站口的丹妮非常緊張:“我該和他說些什麼呢?”

  離老遠丹妮就看到手捧鮮花的袁迪寶,兩個人一句話也沒說,當時任何的言語都已經無法形容他們的心情了,千言萬語都匯在了一個闊別半個世紀的擁抱裡。三天以後,民政局迎來了一對特殊的新人。新郎82歲,新娘83歲。他們跨越了55年時光和萬里海天終於走到了一起。

  9月26日,兒子兒媳們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婚禮,那是丹妮生平第一次穿上婚紗。兩位“新人”,雖然一個眼睛不好,一個耳朵不好,但從那以後“她是他的耳朵,他是她的眼睛。”老兩口每天早上都牽手到廈門環島路上散步,在海風中他們會唱起當年西湖邊上唱的那首歌謠:當我們還年輕,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說你愛我......他們經常去鼓浪嶼音樂廳聽音樂,禮拜天的時候,他們會一起去教堂聽牧師講道,沉浸在唱詩班的歌聲中,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

  2017年,在家人和至愛的陪伴下,袁迪寶和丹妮相伴七年後安然離世,享年91歲。臨終前最放不下的依然是丹妮,再三叮囑兒女們要好好照顧丹妮。其實就算袁老不說,孩子們也會好好待這位“媽媽”。但是一年後,失去愛人的丹妮也永久地閉上了眼睛,追隨愛人而去。

  有人說丹妮太傻,為等一個人花了一生的時間。確實,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大多是快餐式愛情,身邊的人來了又走......但是從丹妮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她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和純粹,那麼讓人感動,讓我們的內心充滿無限感嘆和澎拜。不知大家會不會被兩位老人的愛情打動,關於他們的愛情你怎麼看呢?

上一篇:支付寶舉報成... 下一篇:婚禮當天女孩...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