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毒王”XBB登陸中國,美國專家稱一年沒見過如此強勢的毒株

首頁 > 科技

新一代“毒王”XBB登陸中國,美國專家稱一年沒見過如此強勢的毒株

來源:海底探探 釋出時間:2023-01-07 15:52

撰文丨白石 編纂丨荊欣雨 出品丨騰訊新聞 穀雨工作室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許多人已經感染過一次新冠,或者從感染中徹底康復了。一種新的焦急蔓延開來:全新的、具備更強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正向我們襲來,戰鬥好像無窮無盡,令人疲勞。

前幾天,一則關於蒙脫石散的動靜衝上熱搜,聲稱美國正在流行的新毒株XBB.1.5專攻心腦血管和胃腸道,患者會不受控制地腹瀉,家庭應該提前準備似乎蒙脫石散和諾氟沙星這樣的止瀉藥。動靜傳開後,不僅蒙脫石散賣到脫銷,連紙尿褲的銷量都被帶動了。

這則資訊中的絕大部分說法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最少有一點說對了:XBB.1.5正以絕對優勢在美國大肆流行。病毒學家給出的資料顯示,XBB在傳入紐約後幾乎拉平了此前的上風毒株BQ1的傳播曲線,感染比例以接近每週一倍的速度飛快增加。

從2022年11月初開始,XBB1.5在紐約逐漸佔據主流 ©Twitter@JPWeiland

與其他變體比擬,XBB更善於繞過免疫防備,而且進化出了更高的傳播性,這兩個特性結合在一起引發了科學家的普遍擔憂。美國心臟病學家埃裡克·託波爾(Eric Topol)在社交媒體寫到,“自奧密克戎BA.1以來,我們已經有一年沒有見到如斯強勢的毒株了,疾控中心和媒體必需要儘快關注XBB”。

跟著職員和物資活動的進一步放開,XBB也傳播到了海內。中國疾控中心1月4日釋出的資訊顯示,我國這波疫情中流行的主要毒株是BA.5.2和BF.7,但目前已經有部門地區檢測到了XBB變異序列。

儘管目前對XBB,尤其是已經在美國登頂的XBB.1.5的研究有限,但好在我們不是毫無準備。以下是目前我們所瞭解的關於XBB的資訊:

XBB,感染資料的王

從感染資料來看,XBB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的多個地區展現出了傳播上風。

早在去年10月份,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病毒進化技術諮詢小組就留意到了XBB在新加坡和印度的流行趨勢,並警示公家“早期資料證實,XBB的再感染風險更高(主要限於初次感染的是奧密克戎之前的毒株的感染者)”。在當時,XBB的全球流行率僅為1.3%,但已經在35個國家被檢測到。

新加坡首先泛起了一波XBB大流行。據新加坡衛生部公示的資料,11月份的檢出病例中,有77%的人感染的是XBB。

在美國,XBB更新了版本,進化成了XBB.1.5。美國疾控中心2022年12月30日宣佈的新冠毒株檢測資料顯示,XBB.1.5已經成為了美國最主要的毒株,佔一周內新檢出新冠感染病例的40.5%,在美國東北部,這一資料更是達到了75%。

在XBB的領銜之下,美國正在迎來新一波新冠感染。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沃爾格林(Walgreens)的新冠檢測資料顯示,近40%的測試樣本再度呈現陽性(再感染),但沒法判定其中詳細有多少感染是由XBB.1.5引起的。

新加坡新冠感染人數統計圖,最右真個感染波峰主要是由XBB引起的 ©新加坡衛生部

我國現在也已經發現了XBB變異系列,但XBB尚未在海內形成上風傳播。2022年10月至12月僅呈文發現16例XBB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僅1例。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應對技術主管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在本週三在疫情釋出會上說:“迄今為止,已在29個國家檢測到XBB.1.5。可能還有更多,由於全球範圍內的基因測序越來越少,我們很難跟蹤奧密克戎的每個亞型變異株。”

XBB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儘管名字聽起來目生,但XBB也是一種奧密克戎毒株。

奧密克戎變異能力強,分支眾多,但這些分支的整體表型和基本特徵都保持了一致,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強和潛伏期短的特點,只是在傳播能力和毒力方面略有差別。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目前已有的資訊,將XBB歸為奧密克戎譜系中的一員。

實在,從XBB的名字,就能追溯它的來源和本質。

從被發現開始,新冠病毒一直在產生突變。從最初的阿爾法變異株,到後來的德爾塔、奧密克戎,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在給新泛起的毒株起名字,為了利便稱呼和防止汙名化,這些毒株同一用希臘字母命名,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Omicron)就是希臘字母表中第十五個字母。

但是新冠病毒有數以萬計的基因體,這種數目是前所未見的,這些基因體變異太多、速度太快,希臘字母很快就不夠用了。2020年7月,一篇發表在《天然》上的論文提出了pango命名法,這種命名法會在希臘字母后面再帶上一串字母和數字,代表這種毒株和原始毒株的關係。這個順序先從A到Z,之後是AA到AZ、BA到BZ,後面的數字則代表其譜系,數字越多,譜系越遠,當其譜系足夠遠時,就會被給予一個新的首字母開頭。

新Pango命名法的標誌,是一條分成了無數“家譜”的穿山甲 ©https://cov-lineages.org/index.html?chann=&eid=

XBB中的X代表著重組。重組株是兩種或者多種病毒融合基因組產生的新毒株,而這次的XBB是BJ.1(BA.2.10.1.1)和BA.2.75(BA.2.75.3.1.1.1)的融合株,仍舊是我們認識的奧密克戎。

新加坡新冠感染人數統計圖,最右真個感染波峰主要是由XBB引起的奧密克戎主要毒株的系統發育樹,圖中的間隔代表著各個毒株親緣關係的遠近,XBB位於BJ.1和BA.2.75的交叉點上。從圖中可以看到,此前的Alpha和Delta也分化出了各種變異,只是由於嚴格的封控政策,沒有在海內大範圍流行。 ©文末參考文獻[3]

XBB的不同之處:超強免疫逃逸能力、高度傳播性

XBB之所以能在新加坡和美國迅速佔據主流,是因為它的超強免疫逃逸能力。

在接種疫苗或感染新冠後,人體會對新冠病毒產生一定的免疫能力,一般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感染。然而XBB產生了一個樞紐突變,讓它能逃避免疫防備的層層追捕,使人類的免疫系統無法再識別和消滅病原體,大大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風險。

XBB1.5的重要突變是F486P,這個變異大大增強了病毒和人體細胞的結合能力,被美國學者稱為“地獄一樣的突變”。

北京大學曹雲龍教授的團隊稱,XBB和BQ.1.1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免疫逃避性最強的變體,接種過疫苗加強針、甚至感染過的人,身體中的抗體中和XBB的能力都不強。新加坡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新加坡過去的XBB感染中,有大約23%的患者是再感染。

除此之外,XBB.1.5還具有高度傳播性。曹雲龍教授團隊的研究顯示,XBB.1.5的免疫逃逸性並不比XBB.1更強,但它與hACE2受體的結合更緊密。

我們再來溫習一下新冠病毒是怎麼攻擊人體的:新冠病毒必需先和人體細胞脂膜融合,才能傳遞它們的遺傳物質。新冠病毒長得就像個插了金針菇的肉丸子,它和人類細胞融合的樞紐,就是病毒表面突出的“刺”。這些“刺”又叫刺突蛋白,隨機分佈在新冠病毒顆粒的外表面上,比擬起其他病毒,新冠病毒的刺突更靈活,可以擺動和旋轉,能充分接觸和掃描人類細胞表面。

上一篇:只考慮價效比... 下一篇:生育津貼是休...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