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會嘗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其實是為了讓自身態度和自身行為保持一個一致性。接下來嘗試介紹一下Consistency Theories好了,不過我只能做一些很簡略的概括性的介紹(說不定還有些錯誤敬請指正),想深入瞭解的請各位閱讀相關書籍獲取更全面的認識。
Balance Theory - Fritz Heider (1958) 最早的認知一致性理論。→這個實際上更多討論的是態度方面的一致性,並沒有直接回答本問題,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Balance Theory 其實又叫 P-O-X Theory。P=Person, O=Others, T=Things. Heider想用這個理論來解釋解釋什麼時候人們的態度是具有一致性的,是平衡的。我們首先來談談平衡的狀態。當我們喜歡的人正好喜歡著我們喜歡的事物的時候,是一種很符合邏輯的平衡狀態,態度保持了一致性。平衡狀態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這裡可以把加號理解為喜歡,把減號理解為討厭。當我們討厭的人正好討厭著我們喜歡的事物的時候,這裡同樣達成了一種平衡的狀態。同理,當我們喜歡的人討厭著我們討厭著的事物,我們討厭著的人喜歡著我們討厭著的事物,都達成了平衡的狀態。在Heider的三角形中,當同時出現三個+號,或者有兩個-號之時,態度保持了一致性,達成了一種平衡的狀態。
而第二個三角形,則描繪了一個不平衡的狀態,這時候我們討厭的人竟然和我們喜歡著一樣的東西!這實在是太可怕了!同理,當我們喜歡的人喜歡著我們討厭事物之時、討厭著我們喜歡事物之時,也是一個不平衡的狀態。在這個三角形中,出現兩個+號一個-號之時,或者說兩個正相關,一個負相關之時,這是一個不平衡的狀態。 這個最早出現的關於態度相關性的理論其實受到了不少批評,譬如是在是太簡單了,實際生活遠遠複雜於此;譬如忽略了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重要性不一,有時候更看重這個,有些人更看重那個。
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Festinger總算說到大名鼎鼎的cognitive dissonance理論了。什麼是認知Cognition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概念,包括任何的知識、看法、信仰以及行為。而Cognitive Dissonance則是指一個人認知之間的不一致。
當這樣認知上的不一致(尤其是當人的看法和其行為不一致)時,人會感受到壓力,這樣的壓力會促使人去減緩這樣的不一致。這裡的壓力大小會取決於認知不一致的幅度大小,以及認知本身的重要性。這時候我們有幾方式來緩解壓力、減緩認知上的不一致。讓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典型的認知失調小例子——老Z好煙,他不是不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但他還是想抽菸。
他的內心也在掙扎(認知上的不一致令他充滿了壓力),然後他終於——1.改變自己的認知——抽菸讓我保持活力,這說明抽菸對身體好。2.增加認知——是的,抽菸不好,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避免所有的危險;抽菸可以讓我看起來很酷炫(並不)。3.減輕認知的重要性——對身體好不好這一點壓根不 重 要 嘛4.批評自己未選擇的選項——不抽菸的話我那些寶貝煙不都浪費了麼,那多糟糕。5.交流——和其他好煙的夥伴們一交流,從其他人那兒獲得支援6.壓抑想法——啥?抽菸對身體不好?咦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請大家萬萬不要模仿這個例子。不過我們可以看到,老Z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合理化自身的行為,緩解了因為認知不一致帶來的壓力,過上了無所畏懼的日子。除了以上六種之外,還有兩種減緩的方式:7.改變自身行為8.過度合理化(Over justification)——相信這個行為的發生完全是因為利益(reward)使然,並不是出於自身的態度選擇。
>>>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我們的行為決定了我們的態度。>>>相較於根據我們的態度行動,我們更容易為了自己的行為找理由而轉變、而發現自己的態度。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我們做決定的時候。當我們做出了決定後,我們會更支援我們已經做出來的選擇 (post-decision cognitive dissonance)。我們也會更主動地去尋找或者更注意那些支援我們選擇的資訊,因為這些資訊可以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selective exposure)。這同樣也是在合理化我們已經做出來的行為。
實際上,在態度Attitude的4個作用當中,有一項就叫做Ego-defense,來保護我們自己對於自我的認知(protect our self image)。如果一直生活在行為和態度的不平衡之中,人們將要承受太大的壓力甚至是痛苦,因此我們透過轉變自己的態度將自身行為合理化,更像是一個人在精神方面保護自我的機制吧。
說起中央電視的主持人,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董卿了吧。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下董卿的6任風流情史。
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是根據乘坐交通工具、以及目的地疫情防控的需要,那核酸檢測48小時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早上8點做的核酸幾點能出結果?
農村商業銀行,簡稱農商行,其前身是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體系作為龐大的銀行,其網點遍佈全國各地。作為銀行業務中最為傳統的業務——定期存款業務,農商銀行的存款業務還是做得不錯的,那麼,在農商銀行存5萬塊錢,三年能有多少利息呢?
說到菲律賓,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菲律賓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當地有著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能吸引不少遊客前去遊玩。不過小夥伴們知道,100塊人民幣能讓菲律賓美女幹啥嗎?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
農村信用社屬於農商銀行,存款利率一般要高於5大國有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的幅度會大一些。定期存款利率要高於活期存款利率,期限越長,存款利率會越高,而大額存單利率又會比傳統定期利率高一些。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是多少?
摩托車文案短句高階感?①1.上坡如存錢,下坡如花錢上坡有多累,下坡有多爽。 2.一個人騎車可以騎得更快,一群人騎車可以騎得更遠! 3.騎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沿途...…
日語文案溫柔超仙短句?1.世界欠你的溫容我來給。2.請你當我手心裡的寶。3.書一筆清遠,盈一懷暖陽。4.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5.要學會糊塗,別...
董卿老公密春雷已經失聯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有網友曾猜測密春雷已經被逮捕,但一直未傳出後續訊息,有網友猜測密春雷已經攜款跑路,至於到底去了哪裡,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真實定論。據悉,在密春雷失聯後,董卿就把位於洛杉磯的別墅以超低價向外出售,為密春雷還填補窟窿,要知道此事一出,引來無數網友關注。
我被判定為次密接患者了,那2022次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多久?次密接家屬上班了怎麼辦?
1 6激勵為什麼無效最近在琢磨一件事,如何更好地激勵兒子好好學習。我發現用“考到XXX就獎勵XXX”的方法,剛上學的時候比較有效,到了高年級,效果就不太好了。問他為什麼,他說:你的要求一看就很難,還不
對於客戶提出獨家代理的要求,很多外貿人往往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接受抑或拒絕,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假設,有個瑞典客戶,跟做園林工具的中國貿易公司提出獨家代理要求,面對市場是斯堪的納維亞四國(丹麥、瑞典、
只有領導發表高見,最終變成個人脫口秀的會;毫無準備就被叫去參加,浪費寶貴工作時間的會;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莫名其妙被叫去旁聽的會;大家討論的很積極熱烈,卻沒有得出結論的會;部門之間溝通不順暢、同事之間推諉扯皮,為了協同不得不反覆開的會…… 相信大家都被這些浪費生命的會議困擾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才是正確的開會姿勢。
合理化屬於心理防禦機制的自騙機制類,表現為當人追求的目標不能實現時,會找某些理由為自己解釋、開脫,掩飾行為,不願承認現實,使心理上得到安慰,以掩飾自己的過失,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此類防
每年HR們都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需要運營、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共同協作完成:算產值、獎金,預測每年的營業收入和需要投入生產經營的人數。這也是很多管理層糾結的:先有活還是先有人,或者說有這麼多人該接多少
真正的銷售該怎樣做呢?很簡單,就是自身體驗產品,再把體驗的結果分享給別人就可以 銷售就是由自用到分享的過程,銷售中銷的是自己,賣的是理念 如何做到銷的是自己,賣的是理念? 這就是在我們如何把產品銷售給
你為什麼沒有成功?因為你心理的“內耗”太高知乎上曾有個熱門的問題:問題:我明明非常努力了,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努力到身體和心理都筋疲力盡,為什麼仍然“一事無成”?這貌似是一個困擾很多人卻又無解的難題,
創業維艱。本文分享了一些創業需要注意的事項,屬於個人的創業經驗分享。
12條最好的職業建議,可供個人職業發展作為參考資料。
只有領導發表高見,最終變成個人脫口秀的會;毫無準備就被叫去參加,浪費寶貴工作時間的會;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莫名其妙被叫去旁聽的會;大家討論的很積極熱烈,卻沒有得出結論的會;部門之間溝通不順暢、同事之間推諉扯皮,為了協同不得不反覆開的會…… 相信大家都被這些浪費生命的會議困擾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才是正確的開會姿勢。
作者 |王京剛來源 | 王京剛ID | wangjinggang0328領導應該怎麼當?正職、副職、平級,哪些事你該做,哪些事不能做?一、正職四不:總攬不獨攬,宏觀不主觀,決斷不武斷,放手不撒手1
銷售的最終目的在於成交,而不在於說贏客戶,而且,說贏客戶也未必就能成交,甚至還會妨礙成交。國際著名銷售課程行動銷售(Action Selling)認為:客戶的需求往往不止一個,我們要善於發現客戶的若干
又到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了,一家公司怎麼樣,發次年終獎就知道了。年終獎發多少,見公司“司品”據智聯招聘《2019白領年終獎調查》資料顯示,在參與調研的白領中,僅33 3%能拿到年終獎,而2017年與20
朋友決定離職了,原因不是錢少。他跟我吐槽說,自己所在的公司兵少將多,公司一共才30多個人,帶著頭銜的領導就佔了一大半。平時都不知道該聽誰的,這個來指揮一下,那個來吆喝一下,把下面的員工弄得團團轉。我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