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貼個標籤就夠了

首頁 > 親子

毀掉一個孩子,貼個標籤就夠了

來源:匿名 釋出時間:2021-09-28 18:05

 

最近,2020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公佈,其中“打工人”、“尾款人”佔據兩席位。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大明星,紛紛以這個稱呼來調侃自己。還延伸出了類似的詞語,“工具人 ”“吃土人 ”……

當這些略帶萌感的稱呼用來說笑,是沒什麼問題。一旦認真地把一個詞語當作一個人的標籤,恐怕就是另一種畫風了:

你怎麼這麼笨呢?

你總是這麼調皮!

你這個孩子謊話連篇, 撒謊的小孩 ; 

你怎麼能這麼磨蹭呢, 拖拖拉拉 ;

你怎麼能這麼好哭呢? 你就是好哭鬼 ; 

……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沒錯,這些父母、長輩們脫口而出的話,都是在給孩子貼標籤。

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都知道貼標籤不是件好事,可是怎麼才算是貼標籤?為什麼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給孩子貼上了標籤?

01

怎麼才算是給孩子“貼標籤”?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貼標籤效應”,它是指: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 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一致

父母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每加強一次,對孩子的性格就是一次重新的塑造和加強,最終讓孩子不自覺地向著標籤的方向靠攏。

知乎上有網友說:

自己從小就被家長貼了很多標籤, 比如內向, 不愛說話, 膽小等。她們越是說我不愛說話, 我就越不說。所以導致了現在22歲還很自卑。

當給你的孩子貼任何負面的標籤,由於對你的依賴,非常容易接受你的心理暗示, 按照你貼的標籤去尋找歸屬感。

02

 

“正面的標籤”,也不一定就有正面影響

既然負面標籤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那麼有些家長就會反向思考,那給孩子貼正面標籤是不是就很好呢?

正面標籤雖然具有一定的正確導向作用, 但依然不適合頻繁使用

一位傑出的女教授從小乖巧、懂事,會幫爸媽做家事、照顧弟妹,從小就被爸媽貼上了“乖女兒”的標籤,在父母眼中,她是個無可挑剔的完美女兒。

但是,這卻造成了女教授一生都在維護“乖女兒”的形象。

她活得很累,個性壓抑,不僅不敢追求真實的自我,也害怕犯錯破壞父母心中的完美印象,尤其不願與父母分享心事,怕他們擔心。

由於長期都揹著乖乖女的標籤,所以她一直到她成人、結婚之後,即使飽受丈夫暴力,也隱忍不說;罹患癌症也默不作聲;離世時選擇與父母不告而別。

雖然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是,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一旦標籤化, 正面的標籤也會起到反面作用。

被賦予正面標籤的孩子,一直以優越感示人,但倘若他們遭受哪怕是一點點的失敗,就會無法承受這輕易得來的正面標籤。

這就是一些被冠以“資優生”“天才兒童”“神童”等超完美標籤的孩子,成績不理想後,就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

03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那麼,父母為了避免給孩子貼標籤,減少標籤對孩子的不良影響,該怎麼做呢?

1、父母要拆除自己內心的價值觀“炸彈”。

父母對孩子的看法,會影響他對自我的評價。父母要將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拋到一邊,只因他是你的孩子,要無條件地愛他。

父母要相信孩子生來就是有價值、有尊嚴的,有權利受到尊重。孩子若知道父母愛他、尊重他,就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也就不會發生認知偏差了。

2、不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也折射出父母內心的脆弱,唯有足夠成熟的父母才可能對一個長得醜或明顯笨拙的孩子說:“孩子,我不但愛你,也知道你是一個值得愛的人。”

想想看,如果連你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還有誰能教導他尊重自己呢?

3、幫助孩子消除消極的自我定義。

父母要避免對孩子做出消極的評價,但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某方面的弱勢有可能會受到外界的排斥和嘲笑。

作為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告誡他不要太看重別人的評價,也不要輕易對自己下結論,而應該盡力去嘗試,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

4.引導孩子揚長避短。

有的孩子,因為長相不佳或者學習成績不佳,會感到自卑,父母幫助孩子對抗自卑感的最佳利器,就是“揚長避短”。

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找出他的長處,儘可能把這些長處發揮出來,讓孩子得到肯定自我的成就感。

 

哈尼語錄:

 

父母的責任,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天地之大,生活之趣味,為孩子在心中埋下愛、自信和希望的種子。

 

讓孩子體察到來自父母的接納與信任,更有底氣地走出成長的每一步。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教導下,擁有強大的內心,一往無前的勇氣。

上一篇:保護子宮內膜... 下一篇:癌症最怕:羅...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