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最近問我,“你家孩子怎麼稱呼你啊?”
我答,“當然是叫媽媽了,要不然怎麼稱呼?”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
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開始改了稱呼!叫“媽”了!
我們很難不懷念孩子叫媽媽的時候,既顯得可愛又讓自己有成就感!
當孩子甜甜的一聲媽媽,你的一切付出,你的辛苦,會覺得所有一切都超值。
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卻又捨不得孩子漸漸遠去。
從“媽媽”到“媽”,孩子對母親稱呼的改變,是一場母愛的分離。
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的:
@絕世美顏:確實是,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媽媽的叫,也就是八九歲開始孩子會媽媽和媽之間切換的叫,慢慢的可能就會叫成媽了,母愛確實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若夢:從奶聲奶氣的一聲“媽媽”到簡短的一句“媽”,再到兒子的一聲“老媽”,有失落也有欣慰……
@球球:我小時候也這樣想過,我叫我的媽媽“媽媽”,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稱呼是“媽”,我當時想應該是長大了都這樣叫吧,但我對媽媽的稱呼不會變吧。
後來,我也改成了“媽”。哎,時間真的飛逝,現在我的孩子叫我“媽媽”,不知道何時改為“媽”。想讓女兒慢點長大~
@喵喵:以前閨女一直叫“媽媽”,後來上了小學之後突然有一天叫“媽”了,而且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我來幫助了,我問為什麼?她說同學們都這麼叫,否則感覺很丟人。
從“媽媽”到“媽”,意味著孩子長大了。
孩子從咿呀學語開始乃至整個幼年時期,對母親的稱呼總是“媽媽”,高興的時候會甜甜地叫“媽媽”,想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會帶著央求的語氣叫“媽媽”,害怕的時候會帶著哭腔喊“媽媽”,甚至偶爾在睡夢中,也會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媽媽”……
這一聲聲“媽媽”,體現的是孩子對母親的那種深深的依賴,而母親則在這一聲聲“媽媽”中,獲得了極大的自我價值感,哪怕是再艱難的困境,一聲“媽媽”也會成為她勇往直前的動力。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稱呼母親為“媽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聲簡短的“媽”:
“媽,我回來了”
“媽,以後進我的房間請敲門”
“媽,我走了,到了再給你打電話”
……
作為父母,其實我們都經歷過那個成長期,做了媽媽之後,就更能體會出這種變化背後的含義。
當稱謂從疊詞變成一個簡單利落的單字,我們就知道孩子長大了,渴望獨立了,希望自己表現出幹練的形象,甚至能夠體會出孩子渴望獨立,不把對母親的依賴外顯出來的心情。
母親此時也會倍感欣慰:
辛辛苦苦養育的孩子終於長大了!
但欣慰的同時,或許更多的是失落:
孩子長大了,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自己不再那麼被需要了。
尹建莉在她的書中寫道“母愛是個逐漸分離的過程”,“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從“媽媽”到“媽”,體現的又何嘗不是母愛逐漸分離的過程呢?
孩子對母親,幼年和童年時總是充滿依賴的,這一階段,他們需要足夠的母愛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讓他們心靈的土壤豐饒。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更需要逐漸獨立,因此母親此時也需要逐漸降低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直到孩子完全獨立。
或許,這個過程會給母親帶來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但這卻是母親不得不完成的,是母愛的使命之一。
從“媽媽”到“媽”,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減少,自己逐漸走向獨立的體現。
由“媽媽”變成“媽”,一字之差,卻意味著,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了。
孩子希望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處處被媽媽呵護著。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不管稱呼如何改變,我們都將用心陪伴孩子長大!
想分享一首經典的散文詩給媽媽們: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紀伯倫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只有陪伴、支援和目送。
最後,其實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不過數年。
從孩子走進幼兒園起,TA的生命中,從此不再只有爸爸和媽媽,而當TA上小學,再上中學,大學,直至找到與TA攜手一生的人,父母與孩子的生活註定漸行漸遠。
所以,當你的孩子還對你有著深深的依戀,當你的孩子還稚聲稚氣地叫你“媽媽”時,請給予TA你能給的最多的陪伴,最多的愛吧!請珍惜與TA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讓我們用心陪伴孩子慢慢長大!
部分素材來源:春竹媽媽育兒 孕媽學堂 父母課堂 ,轉自首都教育,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處理。
田亮之所以不要郭晶晶,與她身體這秘密有關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國家有很多,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就是菲律賓。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姑娘長得很漂亮,不管是平民還是女兵,個個貌美如花。但也正是如此,人們才會產生疑惑,因為俄羅斯女兵在退役之後,有不少人很難嫁得出去,這又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餘女士入住了杭州一家酒店,她說10月24號下午一點多,她正在房間裡午睡,一名男子用密碼開鎖闖了進來,把她給嚇到了。
蒂塔看起來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但說到她創下的記錄估計大家一定會感到驚奇。
這裡是“綠帽”第一的國家,女性出軌率高達60%,每年有大量中國遊客參觀!
說到央視的主持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們不但個個都非常優秀,而且長相也非常的端正,不過央視是一個非常正規的平臺,無論多優秀的主持人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不能出現任何失誤,否則會給央視帶來惡劣的影響。
說到社交軟體、支付軟體,“微信”無疑是其中的翹楚,憑藉著簡潔的介面,以上手的優勢和支付功能於一體,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就已經收穫了12億的使用使用者!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既可以形容有潛力的人,也可以形容一片“寶地”和一座城市。
問:1歲男孩小雞雞勃起,正常嗎?答:絕大部分正常給孩子換尿布或洗澡時,有的媽媽發現孩子的小雞雞勃起了,通常會很吃驚,同時也會有些擔心。但事實上,兒童、嬰幼兒,甚至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都可能出現勃起的情
閨蜜最近問我,“你家孩子怎麼稱呼你啊?”我答,“當然是叫媽媽了,要不然怎麼稱呼?”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
一個母親的三觀,的的確確陶染著家庭及子女。喜歡讀史的人可能會察覺,每一位成就卓著的人身後,幾乎都有一位聰慧、有見地、三觀正確的母親。孟母三遷、陶母退魚、歐母畫荻、岳母刺字,古代四大賢母的故事,如今讀來
小時候,孩子總喜歡聽父母講著各種各樣生動又離奇的故事。自從有了孩子後,自己就變成了講故事的人,有時候一天講好幾個故事,又或者一個故事重複講幾遍,雖說有點累,但卻樂此不疲,畢竟,一雙可愛的、求知的眼睛充
最近,2020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公佈,其中“打工人”、“尾款人”佔據兩席位。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大明星,紛紛以這個稱呼來調侃自己。還延伸出了類似的詞語,“工具人”“吃土人”……當這些略帶萌感的稱呼用來說
① 吃手吃腳,表示你的寶寶正在自娛自樂,寶媽們就不要打擾他。② 睡覺的時候愛亂動或者搖頭,表示寶寶很熱出汗了。③ 對媽媽不理睬,表示寶寶想睡覺了。④ 皺著眉頭紅著臉很用力,表示寶寶要拉粑粑了。⑤ 四肢
有一天孩子告訴你,他不想去上學了,好說歹說都不去,並告訴你,死活都不去上學。你肯定既震驚又氣憤,好好的,為什麼孩子就不願意去上學呢?孩子會委屈的告訴你,沒有同學喜歡他,沒有人願意和他玩,他沒有任何朋友
我家有兩個寶寶,大寶六歲半,小寶13個月,幾年下來,兩個寶寶小病小痛的次數難以計算,發燒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也是令我最心驚膽戰的事情,每每寶寶發燒,我和老公都如臨大敵,整宿的值夜班,稍有“風吹草動”,
小主,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吧 孕婦骨質疏鬆有什麼危害 該怎麼辦 孕婦骨質疏鬆有什麼危害 由於孕期和哺乳期都是“一人吃兩人用”,對鈣質及和其他礦物質消耗較大,如果不能夠及時補充,可能會發生骨量的流失
經常聽到有媽媽說,無論天熱天涼,孩子稍稍一動,頭髮就像用水洗過一樣,就連腳心也都是汗。那麼,愛出汗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還是寶寶體質過於虛弱或是因為缺鈣呢?汗液從哪裡來?人為什麼會出汗?汗液主要是從汗腺
孩子在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前,最大的學習來源就是模仿,當孩子開始說髒話時,家長要先找到孩子學習髒話的來源。1模仿身邊的親人孩子就是聽到了周圍的人先說了髒話,才會跟著說相同的話,也許孩子本身都不清楚其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喜歡事情按著計劃走,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話用在備孕上尤為合適。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也很久了。對於一些準備生二胎以及準備懷孕的的夫妻來說,很多
寶媽諮詢:“5個月的寶寶,可以新增輔食嗎?”我:“大多數的寶寶,都是6月齡時候,才開始新增輔食的,幹嘛非得要冒險提前呢!”權威指南明確強調,嬰兒滿6月齡時,通常是新增輔食的最佳時機,過早過晚新增輔食,
女性在懷孕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講孕期的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懷孕後注意什麼比較好,大家都知道,女性朋友一旦懷孕對於生活方面很多東西都是要特別的注意的,平時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