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丨世界盃困境——科技與人道的矛盾

首頁 > 科技

劉興亮丨世界盃困境——科技與人道的矛盾

來源:野史來探究 釋出時間:2022-12-03 17:40

01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氣力。這句話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被表述為:科技就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的革新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形態,從生產方式的革新到交通形式的進級,從通訊裝置的變革到個體生活的資訊化,科技發展引起的鉅變深入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絕不誇張地說,最開始是人類把握著科技,如今卻反過來科技把握了人類。

舉例而言,過去是人在駕駛機動車,人的視野,四肢舉動和應變能力決定著汽車的速度、方向;如今,跟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步成熟,自動駕駛帶來的結果是汽車自動識別路況和行經路線,人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被技術所決定或裹挾。如果自動駕駛技術帶來了劫難,就是科技把握了人的命運。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大大小小的戰役的濃縮史,在冷兵器時代,戰役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到了熱刀兵時代尤其是核武時代,人就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上,這時候是科技決定了戰役的走向,戰鬥人員只是被科技決定的次要因素。

可以預見,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擴充套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最近的卡達世界盃就陷入了類似窘境:科技與人道的矛盾。

02

實際上,科技手段參與體育競技運動的歷史由來已久。

原因很簡樸,由於體育競技需要決出勝敗,裁決勝敗的裁判,需要認識規則,捕獲賽場細節,公平公正地進行判定,這樣競爭的雙方才能心服口服,體育競技才能體現公平、公正的精神原則。

在科技沒有參與體育賽場之前,各種人為因素和偶爾因素層出不窮,帶來無盡的煩惱和事後恩怨。正因此,大多數體育國際協會,幾乎都做出過當場判決事後不追的劃定。這帶來很多弊端。球員可以賄賂裁判,有些模稜兩可的犯規動作的判罰標準變得非常寬鬆,既可以是致命的,也可以是毫無損傷的。

就拿世界盃來說,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固然已經成為足球歷史的神話,但當時的電視轉播仍舊能看出他是用手把球撥進球門的。那麼這種客觀違背了規則而獲利的情形,對比賽的另一方是不是太不公平,太殘忍了呢?

確實,這種不公平對受到損害的一方是傷害。於是,人們寄希望於科技手段,影片、電子裝置來輔助裁判。在這方面做的比較早也成功的是NBA,多角度的影片分析系統,匡助裁判現場判決。

另外,網球比賽中的科技含量也日益多樣,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鷹眼技術。該系統由8個或者10個高速攝像頭、四臺電腦和大螢幕組成。條件是藉助電腦的計算把比賽場地內的立體空間分隔成以毫米計算的丈量單位;隨後在比賽中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獲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資料,透過電腦計算,將這些資料天生三維影象,然後利用即時成像技術,透過大螢幕清楚地呈現出網球的運動路線及落點。

從資料採集到結果演示,這個過程所耗用的時間,不超過10秒鐘。精準的回放和細節捕獲能力,可以克服人類觀察能力上存在的極限和盲區,匡助裁判做出精確公允的判定。

03

科技發展參與體育決定了現代競技運動的場上變化因素更復雜了,不僅取決於運動員的身體競技狀態,心理狀態,裁判的經驗和肉眼觀察,且越來越依靠影片和電子觸感裝置。

足球運動曾長期堅持走自己的路,拒絕科技因素參與,如今,這一格式被打破了。

尤其是本屆卡達世界盃,高科技屢屢搶鏡,引發巨大爭議。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日本和西班牙的比賽,日本球員三苫薰的那個球,是否出了邊界;

另一個是阿根廷和沙特的比賽,阿根廷球員勞塔羅到底越位了沒有。

從規則的角度看,技術呈現帶來的判決是沒題目的。三苫薰的那個球的垂直投影,還有那麼一丟丟壓線,這個球確實算作沒出界。另外,勞塔羅和沙特球員比擬,超出了了半條胳膊,確實越位了。

在技術的匡助下,主裁判做出了正確判罰。

04

科技匡助裁判進行更正確地判罰,但這意味著行雲流水的比賽和出色的配合進球被吹掉。

從觀眾的角度看,體驗太差了。

在螢幕前看直播的每個球迷,都會有自己的判定。我們球迷靠什麼判定,靠自己的肉眼和經驗。靠自己的肉眼,靠轉播鏡頭,球迷都覺得日本隊的那個球,出界了,勞塔羅那個沒越位。

我相信不僅是球迷,即使現場站100個裁判,也都會這麼判的。由於肉眼根本分辨不出來啊。

技術不能只停留在影片助理裁判的小黑屋中,也不能只停留在傳給主裁判的電波中,要展現給球迷啊。半自動越位技術的3D影象通常需要5分鐘左右才能泛起在電視中,而日本隊球沒有出線的3D影象,直到比賽結束球迷都沒看到。這種現場體驗,多少令人感到沮喪和遺憾。

05

在足球經濟學中,球迷佔據了非常大的比重。沒有球迷的買單,足球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工業。

相信國際足聯引入VAR和半自動越位技術的初衷是好的,但卻搞得一地雞毛,引來各國球迷的一片差評,由於帶來的觀賽體驗很不理想,直想罵娘。若是因為科技的原因,讓球迷反感,離開螢幕的話,世界盃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我覺得,科技與人道的矛盾,應該是世界盃最大的困境。怎麼樣在科技與人道之間,找到那個合適的度,是國際足聯儘快要解決的大題目。

06

作為一名球迷,一名非專業人士,我提幾個不成熟的建議。

半自動越位技術的3D影象,目前是5分鐘展現給觀眾,能不能更快,好比縮短到兩分鐘?網球的鷹眼技術只需10秒即可成像。莫非足球場上的科技手段就這麼慢嗎?類似於日本隊球有沒有出線的3D影象,當場展示給觀眾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

阿根廷勞塔羅的那個越位,只是越位了半隻胳膊,眾所周知,胳膊是球員身體獨一不能碰球的器官,那胳膊越位也算越位?是不是可以改成只要腳不越位就行。

否則保不齊,下次我們會看到球員手指越位、指甲越位了。

假如一切嚴格按照科技的話,那是不是人類裁判也可以不要了,直接用AI裁判,以後球員跑著跑著,忽然一聲哨響,天空傳來5個字:你丫越位啦!

體育競技都成了科技產品的附屬物,喪失了人文因素,變得冷冰冰的,我不想看到。 

01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氣力。這句話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被表述為:科技就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的革新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形態,從生產方式的革新到交通形式的進級,從通訊裝置的變革到個體生活的資訊化,科技發展引起的鉅變深入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絕不誇張地說,最開始是人類把握著科技,如今卻反過來科技把握了人類。

舉例而言,過去是人在駕駛機動車,人的視野,四肢舉動和應變能力決定著汽車的速度、方向;如今,跟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步成熟,自動駕駛帶來的結果是汽車自動識別路況和行經路線,人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被技術所決定或裹挾。如果自動駕駛技術帶來了劫難,就是科技把握了人的命運。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大大小小的戰役的濃縮史,在冷兵器時代,戰役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到了熱刀兵時代尤其是核武時代,人就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上,這時候是科技決定了戰役的走向,戰鬥人員只是被科技決定的次要因素。

可以預見,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擴充套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最近的卡達世界盃就陷入了類似窘境:科技與人道的矛盾。

02

實際上,科技手段參與體育競技運動的歷史由來已久。

原因很簡樸,由於體育競技需要決出勝敗,裁決勝敗的裁判,需要認識規則,捕獲賽場細節,公平公正地進行判定,這樣競爭的雙方才能心服口服,體育競技才能體現公平、公正的精神原則。

在科技沒有參與體育賽場之前,各種人為因素和偶爾因素層出不窮,帶來無盡的煩惱和事後恩怨。正因此,大多數體育國際協會,幾乎都做出過當場判決事後不追的劃定。這帶來很多弊端。球員可以賄賂裁判,有些模稜兩可的犯規動作的判罰標準變得非常寬鬆,既可以是致命的,也可以是毫無損傷的。

就拿世界盃來說,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固然已經成為足球歷史的神話,但當時的電視轉播仍舊能看出他是用手把球撥進球門的。那麼這種客觀違背了規則而獲利的情形,對比賽的另一方是不是太不公平,太殘忍了呢?

上一篇:好借錢的小額... 下一篇:體育明星們是...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