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G是中國最好的非隱形機,比殲16更強,效能在蘇35之上

首頁 > 軍事

殲11BG是中國最好的非隱形機,比殲16更強,效能在蘇35之上

來源:哈默 釋出時間:2022-12-02 09:01

  【導讀】殲11系列戰機雖然目前仍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但隨著殲16這樣的新型戰機出現,殲11戰機收到的關注比往常少了許多。但美媒《1945》卻在一篇報道中提出,相對於多用途的殲16,最新的殲11BG才是中國最好的非隱身戰機,效能遠在俄製蘇35之上。

  從殲11A到殲11BG

  殲11在中國空軍的發展中有著極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在殲11出現之前,中國空軍並無第三代戰機的研發製造能力。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空中力量對中國空軍形成了跨代的效能優勢。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引進俄製蘇27SK戰機後,這型雙發重型戰機的優異效能給中國空軍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了儘快提升我軍的戰鬥力,在24架原裝蘇27SK到貨以後,我軍又再次提出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機的生產線。

  國產化的蘇27SK被中國空軍命名為殲11A,但由於當時負責生產這型飛機的沈飛並未吃透蘇27SK的核心技術,導致殲11A的效能遠不如原版蘇27,僅生產了百餘架後就匆匆停產。

  殲11A的問題很多,以至於當時的中國空軍驗收代表認為,殲11A戰機暫不具備進入空軍服役的能力。為了滿足我軍的需求,沈飛迅速投入了殲11A的改進工作,並在殲11A的基礎上發展出殲11B這一新型號。

  沈飛在吃透蘇27戰機的氣動設計後,在保留原版優秀設計的同時,使用更加先進的國產航電更換了全機的電子裝置,相比於殲11A和蘇27SK,殲11B已經是一架四代戰機。此後,沈飛又在機身材料和發動機上進行國產化改進,透過複合材料機身的應用解決了蘇27戰機受人詬病的機身壽命不足問題,同時將俄製AL31F渦扇引擎更換為國產渦扇10太行引擎,實現了戰機心臟的國產化。

  全面升級的殲11B終於得到了中國空軍的認可,開始大批次進入各作戰部隊服役。根據部隊的使用反饋,殲11B相對於殲11A和蘇27SK,在雷達等關鍵效能上大幅度提升,國產航電的引入還讓殲11B獲得了對海對地打擊能力,將戰機從單一用途的空優戰機轉變為一型具備一定多用途能力的先進戰機。

  隨著殲11A和蘇27SK相繼退役,殲11B已成為了中國空軍的頂樑柱。但沈飛並未就此停下殲11飛機改進升級的腳步,殲16和殲11D應運而生。殲16脫胎於殲11BS雙座戰機,更換了與殲20同款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配套航電,目前已成為中國空軍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四代半重型多用途戰機。

  而殲11D則是在殲11B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在研發過程中和殲16一樣吸收了國產五代機的相關技術,並借鑑了俄製蘇35的戰機相關經驗,從而研發出的一型中國版終極側衛。但殲11D卻沒能和殲16一樣進入空軍服役,這主要是因為我軍目前裝備的殲11B都遠未到替換年限,正處於服役週期中的青年階段,再加上殲11B的數量眾多,匆忙更換後續機型價效比太低,殲11D只能退為技術儲備。但隨著中國空軍國防形勢的轉變,殲11B的現代化升級需求愈發迫切,沈飛將殲11D的相關技術應用到現役殲11B機體上進行改進,由此誕生了目前殲11系列的最先進版本——殲11BG。

  與蘇35孰強孰弱

  由於國產殲11家族和俄製蘇27家族同宗同源,不免被世人拿來比較。自蘇27家族的最新成員蘇35戰機問世後,在相當一段時間,蘇35都被認為是該系列的終極版本。國產殲16出現後,終極側衛的稱號花落誰家出現了爭議,但殲16畢竟是一型雙座戰機,定位更接近蘇30SM而非單座的蘇35。直到殲11BG的出現,蘇35才真的迎來相同量級的競爭對手。

  殲11BG和蘇35雖然都屬於四代半戰機,但含金量卻完全不同。由於殲11BG有著後發優勢,其雷達航電和武器水平均來自於國產第五代戰機,簡單來說,殲11BG是在四代機的殼子裡裝上了五代機的內容。而蘇35戰機的研發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雖然蘇35也搭載了與俄製蘇57第五代戰機相同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但與殲11BG裝備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雪豹E幾乎可以被稱作是落後產品。為了將新型雷達的優異效能發揮到極致,殲11BG還可搭載PL10和PL15兩種新一代空空武器。

  PL10是我軍目前現役的主力格鬥彈,和美製AIM9X等一樣屬於第四代格鬥彈,具備在強幹擾環境下的全向截獲和發射能力,代表著空中近距格鬥的未來。而PL15則是一型超遠端主動雷達彈,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有了先進雷達和空空武器的加成,殲11BG的對空作戰能力幾乎與第五代戰機持平,也代表了目前蘇27家族的最高技術水平,對蘇35更是有著跨代優勢。這也是為何美媒會認為殲11BG才是中國空軍最強非隱身機,作戰效能遠超蘇35的真正原因。

  當然,在殲11BG的研發過程中,蘇35戰機的一些改進思路也被沈飛吸收,如蘇35戰機配備的全向向量噴管。中國空軍透過蘇35戰機意識到向量噴管對於戰機機動性的提升立杆見影,國產化的同類產品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在新批次的殲11BG上。殲11戰機家族從仿製到追趕再到超越,也成為了中國航空技術發展歷程的縮影,未來這一發展模式還將繼續為中國空軍提供更加先進的戰機,為拱衛國防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上一篇:解放軍正研發... 下一篇:DR007利率是...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