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新榜樣|文昌發射場指揮員周承鈺:排程30多位男同志開展測試工作,同事稱她為“航天花木蘭”

首頁 > 科技

青春新榜樣|文昌發射場指揮員周承鈺:排程30多位男同志開展測試工作,同事稱她為“航天花木蘭”

來源:娛樂大起底 釋出時間:2022-12-01 17:32

工作中的周承鈺。文昌航天發射場供圖

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海南文昌報道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入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第12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三步”,包括髮射場、測控通訊、著陸場、航天員、火箭、飛船等各大系統在內,超過10萬名技術人員,共同協作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從論證、立項、前期預備到在軌建造這一“ 一人飛天凝聚萬人心血”的宏大系統工程。

周承鈺,1996年出生,貴州土家族人,文昌航天發射場第一位女性指揮員。2020年9月,嫦娥五號發射任務中,曾以特別能吃苦的“95後”最年青指揮員的形象被大家所熟知。不少同事甚至表示,看她用純熟的口令排程30多個男同志開展測試工作,“有種‘航天花木蘭’的即視感”。

2021年、2022年中國空間站開始在軌建造以來,周承鈺先後在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中擔任聯結器分系統指揮員,在天舟任務中擔任操作手,均順利完成任務,獲得更多的成長。

2022年11月1日周承鈺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攝影:楊峰

談壓力:

聯結器系統是“命門”,“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2022年11月1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後的第一天,封面新聞記者在文昌發射場見到周承鈺時,她正在和同事一起爬上爬下拆卸分系統的構件。“每次發射後,我們分系統的聯結器構件都要拆下來檢驗更換,電纜和供氣管路也要檢查,儘快讓系統做好承接下一次任務的預備。”

周承鈺的同事先容,擔任指揮員以前,周承鈺曾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動力系統換崗最為頻繁的一個人,進入發射場前兩年參加的4次測發任務中,因為任務需要,每次的定崗都不一樣:一級聯結器配氣臺、二級聯結器配氣臺、後端工作站、動力箭上,每一次換崗她都快速學習把握了新的崗位知識,成功應對了挑戰,並在嫦娥五號任務中首次擔當了聯結器指揮員。

聊起工作,周承鈺非常順口地講出了一大堆的技術名詞,看記者聽得發懵,周承鈺進一步解釋道,其所指揮的聯結器分系統類似於給汽車加油的加油槍,主要負責連通火箭的箭上介面和地面的加註管路,讓推進劑加註到火箭內部,此外聯結器系統也承擔連線空調管路等工作。

文昌發射場工作人員表示,聯結器系統是發射場兩大系統——動力系統和加註系統的“紐帶”和“命門”,具有工作原理複雜,裝置分佈廣、協調介面多等特點,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雷”,作為指揮員,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聯結器脫落”這一步操縱,是火箭發射的最低前提。

作為聯結器指揮,周承鈺的緊張籠蓋了每一次任務從開始到火箭發射前約3分鐘聯結器脫落的全過程。“每一次任務射前都很緊張,這是對系統兩個多月來工作成功的大考。而且不能由於上次任務成功了,就確保這次一定可以成功,每次任務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周承鈺說。

不是每一次任務都一帆風順,周承鈺記得,天和核心艙和長五B遙二火箭組合體即將轉場前,聯結器系統曾泛起一個小故障。“當時大家熬夜加到了凌晨3、4點,回去短短睡了兩三個小時,又回來處置才把故障排除,把時間搶了回來,確保了順利轉場。”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都是零視窗發射,這對周承鈺所在的分系統來說是更復雜的情況,“我們要排除所有的意外情況並制定預案,確保火箭能夠準時發射出去。”

“當最後一個聯結器脫落,我們跟火箭間的連線徹底解除,我們分系統的任務才算完成,這時可以鬆一口氣了。”周承鈺說。

2022年11月1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後,文昌發射場正在執行撤場功課。攝影:楊峰

談工作:

佈滿氣流嘈雜聲的測試間,一干就是60天

在等待周承鈺安排夢天任務撤場工作過程中,封面新聞記者留意到,在場比她年長和年青的航天人,都對她以“大姐”相當。

對此,周承鈺解釋,“大姐”只是之前流傳下來的一個外號,“似乎就是誰喊了我一句,然後就傳開了。我們同事之間的關係都挺好的,都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狀態。”

周承鈺的同事則表示,喊她“大姐”,除了大家喊習慣了,也是因為被她能吃苦的精神所感染。周承鈺剛來文昌發射場的時候,大家看她嬌小可愛,常常護著她。直到一次3公里測試,她以極強的耐力和速度超過一多半男同胞,大家對她刮目相看。工作中,她更是以能啃硬骨頭著稱。“大姐”的泛起,“完全顛覆了整個單位對女娃的刻板印象”。

周承鈺來文昌發射場第一次參加的測發任務是長征五號遙三複飛任務,這是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經歷失利之後的樞紐驗證之戰。

周承鈺的同事記得,這次任務中,“大姐”被定崗在位於臍帶塔15層的二級聯結器配氣臺。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的180多級鋼鐵臺階,許多地方難以豎立行走,必需四肢舉動並用才能爬上去,普通人單單跑這麼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大姐”要一天往返四趟。

不足8平米的測試間,設定了兩個配氣臺、4個轉接盒以及上百根電纜和供氣管路。工作期間,只能容納3個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佈滿了高壓氣體活動的嘈雜聲,更讓人“抓狂”的是,這裡沒有空調。

周承鈺在這裡整整幹了60天,從來沒有埋怨過一次,更沒有遲到過一次,成功把二級聯結器配氣臺這個“邊沿崗位”,打造成了“黨員先鋒崗”,並順利完成了長征五號火箭的復飛之戰。

“這個崗位就讓我熟悉到,固然前端操作手只是一個小小崗位,但這個崗位的差錯都會影響到任務的成敗,對我們一線航天工作者而言,一定要確保自己手上的工作不犯錯,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對航天事業做了貢獻。”周承鈺說。

談夢想:

她被同事稱為“航天花木蘭”,卻只願做好一顆“快樂螺絲釘”

在文昌發射場工作4年,周承鈺沒有一次親眼看過火箭點火升空。每次發射時,她不是在指揮大廳指揮;就是作為操作手完成射前操縱後,在廠房中待命,假如火箭發生危險,就要當即返回去搶修。

“火箭發射的聲音、震驚我都能感觸感染到,現場則只能透過轉播影片來看。任務成功了,大家就會覺得一切付出仍是挺值得的。”周承鈺說。

周承鈺小時候覺得航天事業很神秘,很讓人嚮往,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加入其中。高考是她和航天結緣的開始,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學習飛行系統與工程專業,畢業後到文昌航天發射場參加工作,一晃4年,周承鈺最喜歡發射場“傳、幫、帶”的成長環境。

“2020年,我在當時的師傅張維星和一起工作的兄弟們的支援下,才順利完成了指揮員的工作。我現在也不太成熟,但比當時仍是有不少上進。”周承鈺說。

周承鈺的同事表示,整個聯結器系統,一共30多個操作手,“大姐”是團隊裡少有的女性,每次在測試過程中聽到“大姐”用純熟的口令排程30多個男同志開展工作,“都給人一種‘航天花木蘭’的即視感”。

“學習使我快樂”是周承鈺的網名,她在工作之餘也以此為座右銘不斷地學習新知,“航天系統有太多知識需要學習。”

周承鈺說,“像我一樣的一線的航天工作者們都是因為喜歡、熱愛,投入了這個事業,在這個大系統了,大家做好一顆小螺絲釘,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完成好,就是為航天事業做了貢獻。”

對於當代新青年,周承鈺以為,“年輕人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熱愛的東西,這就是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我們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的事業結合在一起,用自己所學,回報祖國,從看到自己的付出對國家的發展的推動中收成成就、收成快樂。”

現在每次火箭發射的時候,周承鈺都會把直播的連結發給親人,“他們會守在手機或者電視機前,跟我一起等待火箭發射。”火箭發射之後,家人們會發來祝賀,“他們可能沒法理解清晰我詳細做了什麼,但他們知道,我們為了成功的這一刻付出了許多艱辛。”

製圖:姚海濤

工作中的周承鈺。文昌航天發射場供圖

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海南文昌報道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入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第12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三步”,包括髮射場、測控通訊、著陸場、航天員、火箭、飛船等各大系統在內,超過10萬名技術人員,共同協作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從論證、立項、前期預備到在軌建造這一“ 一人飛天凝聚萬人心血”的宏大系統工程。

周承鈺,1996年出生,貴州土家族人,文昌航天發射場第一位女性指揮員。2020年9月,嫦娥五號發射任務中,曾以特別能吃苦的“95後”最年青指揮員的形象被大家所熟知。不少同事甚至表示,看她用純熟的口令排程30多個男同志開展測試工作,“有種‘航天花木蘭’的即視感”。

2021年、2022年中國空間站開始在軌建造以來,周承鈺先後在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中擔任聯結器分系統指揮員,在天舟任務中擔任操作手,均順利完成任務,獲得更多的成長。

上一篇:中國國際經濟... 下一篇:太空“接棒”!...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