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背後,有上海航天31次捕捉緩衝試驗助力

首頁 > 科技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背後,有上海航天31次捕捉緩衝試驗助力

來源:飛行的小豬 釋出時間:2022-12-01 17:31

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載有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埠;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進駐中國的“太空家園”,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2022年11月30日 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圖為央視直播畫面截圖在此次萬眾矚目的“飛天”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承擔了神舟載人飛船的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訊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製任務。31次捕捉緩衝試驗保證可靠對接

2021年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我國已陸續發射了天和核心艙、2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4艘載人飛船接力建造空間站,如今,“天上宮闕”已經有了日漸清楚的樣子容貌。

但不管是T字基本構型的搭建,仍是多艘飛船的來訪,我國空間站均需要透過空間交會對接的方式來實現太空“搭積木”,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則是實現空間站各航天器之間可靠對接、緊密連線的樞紐核心產品。

八院先容,目前我國採用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分為主動對接機構和被動對接機構。一套主被動對接機構包含有192個感測器、18個執行機構、260餘個彈簧、數百個齒輪和軸承,集機、電、液、熱於一體,是公認的極其複雜的空間機構產品。

核心艙上安裝了空間站所有的被動對接機構,包括三個對接埠(前向、徑向、後向)和兩個停泊埠(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專用),是名副其實的“太空母港”。神舟十四號與核心艙在徑向埠對接停靠,天舟五號在核心艙後向埠對接停靠,其餘兩個超大實驗艙停泊在側向兩個停泊口,構成了當前的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此次,神舟十五號採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首次與90噸級的空間站在前向埠對接,並實現剛性連線,形成關閉的內通道,3名航天員穿過對接機構進入空間站。核心艙上的對介面“滿員”停靠,所有對接機構全部“上崗”工作。

為了實現可靠對接、安全停靠,八院的型號研製步隊在地面通過了31次捕捉緩衝試驗,驗證了對接機構具備在單項極限偏差、組合偏差共31種工況下的捕捉緩衝能力,使對接機構的運動精度橫向偏差可以控制在1mm以內,角度偏差控制在0.1°以內。

為了實現可靠對接、安全停靠,八院的型號研製步隊在地面通過了31次捕捉緩衝試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精準調控實現“能源、通訊自由”神舟十五號與空間站組合體順利“會師”後,3名航天員與“出差半年”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我國空間站首次實現6名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

輪換期間,空間站有2艘載人飛船同時停靠,但因為停靠位置的不同,看似狀態相同的兩艘飛船,無論是光照發電前提仍是天地通訊前提,都是完全不同的。來自空間站四組超大柔性太陽電池翼和三個巨型艙體的遮擋,導致兩船的能源需求和天地通訊需求也不相同。

據八院先容,研製團隊透過精細制訂能源併網時機,精準調控能源併網功率,不僅讓2艘載人飛船實現用電自由,還能避免能源過剩造成的用電風險。同時,2船在軌的天地通訊可透過各種資訊大聯合,由空間站代傳相關資訊和指令,統一分配通訊資源,實現兩船天地測控無縫銜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載有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埠;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進駐中國的“太空家園”,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2022年11月30日 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圖為央視直播畫面截圖在此次萬眾矚目的“飛天”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承擔了神舟載人飛船的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訊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製任務。31次捕捉緩衝試驗保證可靠對接

2021年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我國已陸續發射了天和核心艙、2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4艘載人飛船接力建造空間站,如今,“天上宮闕”已經有了日漸清楚的樣子容貌。

但不管是T字基本構型的搭建,仍是多艘飛船的來訪,我國空間站均需要透過空間交會對接的方式來實現太空“搭積木”,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則是實現空間站各航天器之間可靠對接、緊密連線的樞紐核心產品。

八院先容,目前我國採用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分為主動對接機構和被動對接機構。一套主被動對接機構包含有192個感測器、18個執行機構、260餘個彈簧、數百個齒輪和軸承,集機、電、液、熱於一體,是公認的極其複雜的空間機構產品。

核心艙上安裝了空間站所有的被動對接機構,包括三個對接埠(前向、徑向、後向)和兩個停泊埠(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專用),是名副其實的“太空母港”。神舟十四號與核心艙在徑向埠對接停靠,天舟五號在核心艙後向埠對接停靠,其餘兩個超大實驗艙停泊在側向兩個停泊口,構成了當前的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此次,神舟十五號採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首次與90噸級的空間站在前向埠對接,並實現剛性連線,形成關閉的內通道,3名航天員穿過對接機構進入空間站。核心艙上的對介面“滿員”停靠,所有對接機構全部“上崗”工作。

為了實現可靠對接、安全停靠,八院的型號研製步隊在地面通過了31次捕捉緩衝試驗,驗證了對接機構具備在單項極限偏差、組合偏差共31種工況下的捕捉緩衝能力,使對接機構的運動精度橫向偏差可以控制在1mm以內,角度偏差控制在0.1°以內。

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載有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埠;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進駐中國的“太空家園”,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2022年11月30日 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圖為央視直播畫面截圖在此次萬眾矚目的“飛天”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承擔了神舟載人飛船的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訊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製任務。31次捕捉緩衝試驗保證可靠對接

2021年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我國已陸續發射了天和核心艙、2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4艘載人飛船接力建造空間站,如今,“天上宮闕”已經有了日漸清楚的樣子容貌。

但不管是T字基本構型的搭建,仍是多艘飛船的來訪,我國空間站均需要透過空間交會對接的方式來實現太空“搭積木”,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則是實現空間站各航天器之間可靠對接、緊密連線的樞紐核心產品。

八院先容,目前我國採用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分為主動對接機構和被動對接機構。一套主被動對接機構包含有192個感測器、18個執行機構、260餘個彈簧、數百個齒輪和軸承,集機、電、液、熱於一體,是公認的極其複雜的空間機構產品。

核心艙上安裝了空間站所有的被動對接機構,包括三個對接埠(前向、徑向、後向)和兩個停泊埠(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專用),是名副其實的“太空母港”。神舟十四號與核心艙在徑向埠對接停靠,天舟五號在核心艙後向埠對接停靠,其餘兩個超大實驗艙停泊在側向兩個停泊口,構成了當前的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此次,神舟十五號採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首次與90噸級的空間站在前向埠對接,並實現剛性連線,形成關閉的內通道,3名航天員穿過對接機構進入空間站。核心艙上的對介面“滿員”停靠,所有對接機構全部“上崗”工作。

為了實現可靠對接、安全停靠,八院的型號研製步隊在地面通過了31次捕捉緩衝試驗,驗證了對接機構具備在單項極限偏差、組合偏差共31種工況下的捕捉緩衝能力,使對接機構的運動精度橫向偏差可以控制在1mm以內,角度偏差控制在0.1°以內。

2022年11月30日5時42分,載有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埠;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進駐中國的“太空家園”,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2022年11月30日 7時33分,中國航天迎來歷史性一刻:2個航天員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圖為央視直播畫面截圖在此次萬眾矚目的“飛天”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承擔了神舟載人飛船的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訊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製任務。31次捕捉緩衝試驗保證可靠對接

2021年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我國已陸續發射了天和核心艙、2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4艘載人飛船接力建造空間站,如今,“天上宮闕”已經有了日漸清楚的樣子容貌。

但不管是T字基本構型的搭建,仍是多艘飛船的來訪,我國空間站均需要透過空間交會對接的方式來實現太空“搭積木”,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則是實現空間站各航天器之間可靠對接、緊密連線的樞紐核心產品。

八院先容,目前我國採用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分為主動對接機構和被動對接機構。一套主被動對接機構包含有192個感測器、18個執行機構、260餘個彈簧、數百個齒輪和軸承,集機、電、液、熱於一體,是公認的極其複雜的空間機構產品。

核心艙上安裝了空間站所有的被動對接機構,包括三個對接埠(前向、徑向、後向)和兩個停泊埠(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專用),是名副其實的“太空母港”。神舟十四號與核心艙在徑向埠對接停靠,天舟五號在核心艙後向埠對接停靠,其餘兩個超大實驗艙停泊在側向兩個停泊口,構成了當前的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此次,神舟十五號採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首次與90噸級的空間站在前向埠對接,並實現剛性連線,形成關閉的內通道,3名航天員穿過對接機構進入空間站。核心艙上的對介面“滿員”停靠,所有對接機構全部“上崗”工作。

為了實現可靠對接、安全停靠,八院的型號研製步隊在地面通過了31次捕捉緩衝試驗,驗證了對接機構具備在單項極限偏差、組合偏差共31種工況下的捕捉緩衝能力,使對接機構的運動精度橫向偏差可以控制在1mm以內,角度偏差控制在0.1°以內。

上一篇:海馬雲CTO溫... 下一篇:中國國際經濟...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