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加入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

首頁 > 科技

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加入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

來源:躺著看電影 釋出時間:2022-12-01 11:40

“新供應商的機會是,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滲透率仍不到 10%。”

文|張家豪

編纂|程曼祺

《晚點 Auto》獨家獲悉,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已正式加入去年 8 月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以聯合創始人身份擔任 CEO。

鑑智機器人還於近日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 A+ 輪融資,領投方為襄禾資本,跟投方為老股東渶策資本。據瞭解,鑑智機器人投後估值為數億美元。

這是鑑智機器人成立 15 個月來完成的第 5 輪融資,公司的其它投資方包括 Atypical Ventures、 五源資本、金沙江創投、深創投和自動駕駛晶片公司地平線等。目前鑑智機器人有超 200 名員工,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姑蘇。

鑑智機器人的核心業務是為車企提供量產自動駕駛方案,其核心團隊在這一領域曾有共同創業的經驗。聯合創始人、CEO 單羿和聯合創始人、CTO 都大龍先後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地平線共事。

地平線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副院長餘凱於 2015 年創立,單羿、都大龍均為地平線前十號員工。單羿曾任地平線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技術團隊負責人,並介入第一代晶片架構設計;FPGA 是一種可更靈活適應多種演算法的半定製化積體電路。都大龍曾任地平線 AIoT 研發總監,負責 AI 演算法研發。

2016 年,單羿與清華電子工程系教授汪玉、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姚頌、韓松聯合創立了 AI 晶片公司深鑑科技,任 CTO。現在擔任鑑智機器人合夥人、商務副總裁的劉競秀曾在深鑑分管市場銷售,他此前是諾基亞大中華區前商務總監。

深鑑於 2018 年被美國 FPGA 晶片公司賽靈思以 3 億美元全資收購;今年 2 月,賽靈思又被美國晶片設計巨頭 AMD 以近 500 億美元收購,單羿開始擔任 AMD 全球副總裁,負責 AI 專案的研發和落地。

據《晚點 Auto》瞭解,鑑智機器人已基於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片開發了 ADAS(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方案。鑑智同時已在向一家車企交付輔助駕駛方案,鑑智方面稱,搭載該方案的車輛今年已交付了數萬臺。

同時做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自研雙目攝像頭感測器

與大部分今年還能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樣,鑑智機器人瞄準的機會是為車企提供量產的自動駕駛方案,包括 L2(輔助駕駛) 和 L2+(高級別輔助駕駛)。

按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 L0-L5,其中 L2 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車輛。傳統 L2 一般包含車道保持、自動跟車等功能。

L2+ 則是一個 2020 年後由特斯拉帶起的新趨勢,它增加了高速、城市場景的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即車主設定起點和目標後,車輛可自動轉向、變道、超車、上下高速,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駕駛,但仍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若接管不及時導致事故,責任由司機承擔。

特斯拉 2020 年推出的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測試版,和小鵬 2021 年後陸續推出的高速與城市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動導航輔助駕駛)都屬 L2+ 範疇。

一些人以為 L2 不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也在切入量產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 彭軍曾告訴《晚點 Auto》,L2 領域有博世、德賽西威等成熟供應商,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紅海市場,不適合創業公司進入。

另一些公司則相信 L2 和 L2+ 都有機會。鑑智機器人稱,他們的一個 L2 輔助駕駛方案今年年初獲得了某智慧電動車企的定點,於今年 10 月開始量產,搭載這一方案的車型已累計賣出數萬臺。

鑑智機器人以為,L2 的機會來自輔助駕駛滲透率的晉升和車企對更高性價比的追求。

高工智慧汽車的資料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中國前裝標配 L2 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新車近 105 萬輛,滲透率為 34.1%,同比大增 126.6%。

單羿稱,鑑智機器人提供的方案比一些已有的大供應商更具價效比,這是因為核心團隊做過自動駕駛晶片,和演算法與晶片的協同最佳化,可基於較低算力的晶片部署高準確率的演算法;團隊也瞭解如何跟感測器、晶片、域控制器等不同環節的廠商配合,認識整個系統,能以更低配置實現相似效果。這恰是車企看中的,現在各車企都但願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以應對激烈競爭。

在切入 L2+ 市場時,鑑智機器人則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的方案:以雙目攝像頭為主感測器,以能理解 3D 資訊的演算法為核心。

自動駕駛系統由感知、決議計劃和控制三部門組成,類比人開車,就是用眼睛去看周邊環境,用腦子想怎麼開,再用四肢舉動操控汽車。

以感知的實現方式劃分,行業裡有純視覺路線和多感測器融合路線。

特斯拉是前者的代表,且近年來越走越遠,去年去掉了車上的毫米波雷達,今年去掉了超聲波雷達,感知全由攝像頭完成。

其它大部分車企和供應商選擇同時使用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每種感測器各有優劣,加在一起能提供冗餘的安全保障。

鑑智機器人選擇以視覺感知為核心,整體思路類似特斯拉;不同點是,鑑智機器人自研了雙目攝像頭;特斯拉目前使用單目攝像頭。

鑑智機器人雙目攝像頭的深度點雲效果

單目攝像頭、雙目攝像頭、鐳射雷達的共同目標都是幫車輛獲得環境和障礙物的資訊。鐳射雷達測距更精準,但比攝像頭貴。目前量產的固態鐳射雷達,單顆可達 3000 元,而攝像頭一般在 500 元以內。

雙目和單目的區別在於,單目攝像頭需要預練習,即提前輸入大量資料,讓系統理解某一物體是什麼,才能正確獲知 3D 資訊,假如在路上遇到 “沒學過” 的物體,準確率會下降。雙目攝像頭則不需要提前知道物體是什麼,就可獲得物體更正確的 3D 資訊。

大疆、華為今年也推出了基於雙目攝像頭的自動駕駛方案。大疆的方案已搭載於今年 8 月交付的五菱 A0 級轎車 KiWi EV。華為也為北汽極狐阿爾法 S HI 版提供了雙目攝像頭方案。

鑑智機器人的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方案也可相容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種感測器。不外單羿以為,只用攝像頭未來就可以實現 L2 + 的高級別輔助駕駛,這將降低智慧駕駛系統的整體本錢。“長遠來看這不是個技術題目,而是一個貿易題目。” 單羿說。

目前鑑智機器人在服務車企時,既提供單獨的 L2+ 方案,也可提供軟硬一體的方案,即同時供給雙目攝像頭感測器和與之配合的 L2+ 系統。

行業擁擠,但視窗還未封閉

2016 年 3 月創立深鑑時,單羿經歷過資本市場對 AI 高潮的追捧。深鑑成立的同一個月,Google 旗下 AlphaGo 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清華班底、做 AI 晶片的深鑑在此後一年內獲得 3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高榕資本,以及賽靈思和三星等戰略投資方。

鑑智機器人 2021 年 8 月成立以來,則面臨資本市場熱情的持續減退。單羿說,在資本寒冬中創業,一開始就要從貿易角度思考問題,追求更快實現盈虧平衡。

鑑智機器人長遠的願景是做通用機器人,以更快商業化為起點,創始團隊在考察了汽車、產業等多個場景後,選擇從汽車切入,由於他們以為汽車領域的機器人系統,即自動駕駛,是貿易需求最強、市場空間最大,每一次重要技術迭代帶來的貿易回饋最多的方向。“至少第一個 10 年要做好自動駕駛。” 單羿說。

也是從商業化角度考慮,有晶片經驗的鑑智機器人團隊並沒有選擇做自動駕駛晶片,他們以為現在晶片方案已能滿意需求,晶片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在演算法層沒有巨大變化前,貿然進入晶片領域只能做更早一批公司的跟隨者。

不外在 2021 年進入量產自動駕駛市場,也有與自動駕駛晶片類似的題目:起步比同行晚了數年,面臨更激烈、複雜的競爭。

從演算法切入自動駕駛的公司正受到上下游的多重擠壓。

高級別輔助駕駛領域可分為晶片、演算法(自動駕駛系統公司)、域控制器(Tier 1)、整車 4 個主要環節。一名投資人告訴《晚點 Auto》,各環節的界限正變得恍惚,演算法之外的每個環節,都有公司在做 L2+ 系統,這包括地平線這種晶片公司,博世、大陸等一級供應商,更不用說特斯拉、蔚小理、小米等車企。

演算法環節本身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這裡有四五年前就開始開發量產自動駕駛方案的公司,如 Momenta、禾多;也有 2020 年以來從無人駕駛延伸至 L2+ 的公司,如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還有跨界的人工智慧公司,如商湯、曠視;和正在進入汽車行業的科技巨頭,如華為、大疆。

“市場太擁擠了,怎麼做出差異化呢?” 這位投資人說。

量產自動駕駛的另一競爭特點是,一些車企和供應商已透過孵化、投資或合資,形成了較深的合作關係。

長城創始人、董事長魏建軍 2019 年孵化了毫末智行,毫末智行的方案已搭載在長城旗下近 30 款車型上。上汽在 2021 年三次投資 Momenta;禾多在今年兩次獲得廣汽團體投資。今年 10 月,大眾斥資 24 億歐元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將為大眾在中國銷售的車型開發自動駕駛方案。

單羿的觀察是,這些合縱連橫,並不影響車企尋求更多供應商,智慧電動車市場還在快速發展,車企有多元化的需求,“不同功能、不同本錢限制、不同合作模式,都需要不同的方案商配合。現在仍是把蛋糕做大的階段。” 他說。

《晚點 Auto》曾報道,比亞迪目前在同時接觸多個供應商。招標時,比亞迪會測試完整方案,給訂單時則傾向拆散方案,把不同功能交給不同公司去做。

鑑智機器人投資人,五源資本合夥人劉凱說,L2 在電動車市場的滲透率已有 3 成,L2+ 的滲透率則很低,這是新供應商的機會。據中信證券資料,今年 10 月,中國 L2+ 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滲透率為 5%。

劉凱以為 2019 年-2022 年起步做高級別輔助駕駛實在是不錯的時間視窗:更早進入市場的公司,需要給車企提供定製化程度更高的方案;而 2020 年前後,更多車企有了採購 L2+ 方案的意願,也增加了對 L2+ 的認知,這降低了供應商的服務難度,這時進入市場的公司,反而可以更快速地推進產品化,路徑也更清楚——直接主攻新一批智慧電動車企客戶,一起步時就在英偉達、地平線等公司提供的晶片平臺和新的感測器上做方案,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鑑智機器人從成立到拿到客戶、開始量產交付的速度比過去一批公司快,過程也更順暢。” 劉凱說。

外購仍是自研,看市場集中度和資料共享方式

不管是單從系統切入,仍是提供包含感測器、域控制器乃至晶片的軟硬一體的方案,所有自動駕駛供應商都面臨一個共同挑戰:車企不可按捺的自研訴求和趨勢。

引領 L2+ 潮流的特斯拉 2013 年就開始自研自動駕駛系統,在它之後,中國的 “蔚小理”、華為等也自 2018 年起陸續啟動自研。其中小鵬有 1500 人、華為有 5000 人在研發智慧駕駛系統。

支撐巨大投入的邏輯是,智慧化浪潮下,汽車越來越像消費電子品,所需的算力越來越多。

史上最成功、最賺錢的消費電子企業是蘋果。它的核心競爭力是極佳的使用者體驗,其樞紐是自己把握作業系統、應用商店和相關資料,更深一步是自己把握晶片,形成產品開發到資料反饋,再到產品迭代的輪迴。

車企都想模仿蘋果,有實力的車企會自研車載作業系統、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晶片等與智慧化體驗直接相關的部門,這正在挑戰汽車業長久以來的分工模式。

行業爭論的一個題目是,未來到底有多少第三方供應商的空間。

這與智慧電動車市場的集中度有關,從業者對此沒有共鳴。小米創始人雷軍、理想創始人李想以為未來可能是 5 家頭部車企吃掉大部分市場,蔚來創始人李斌則以為人們對汽車的需求依然個性化,汽車行業不會贏者通吃,最後會有十幾家企業能活著。

假如集中度頗高,留下的玩家可能都有不俗的自研實力;反之,則第三方供應商的空間會更大,由於留下來的車企中,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自研的能力和必要。

創業者和押注這一方向的投資人更相信第二種未來,基於這一判定,接下來的競爭重點是:哪些自動駕駛公司能更早拿下有外購意願的重要車企,率先實現大規模交付。

有意義的交付內容是 “自動導航輔助”,尤其是城區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它類似小鵬今年釋出的城市 NGP ,是能較大程度晉升體驗的真正高級別輔助駕駛,也是對供應商能力的考驗。

根據各車企的時間表,2023 年,是蔚來、長城、北汽極狐等公司陸續量產城區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的節點,跟著其它車企跟進,2024 年該功能可能進一步普及。考慮到系統開發時間,今年到明年是自動駕駛公司爭取車企訂單的樞紐時間窗。

到 2025 年,量產自動駕駛公司第一階段的競爭可能水落石出,不僅是頭部車企,供應商的座次、模式、規模也會初步成型。單羿以為,自動駕駛領域屆時會泛起交付規模很大或能主導全球產業鏈的頭部公司,成為智慧汽車時代的博世。以往這類汽車產業鏈上的大型方案、零件供應商多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這一次,新的巨頭極有可能誕生在中國。

新巨頭誕生的前提之一是,選擇合作的車企和自動駕駛供應商要確定出資料共享的方法。軟體系統的規模化和機能晉升離不開資料。比擬車企全棧自研,合作模式的題目是,車企和供應商都想把握資料,前者是為了業務安全,後者是要迭代系統。在目前的合作中,自動駕駛公司能用哪些資料、能用多少,並無共鳴和慣例,每個合作要 “單獨談”。只有當第三方自動駕駛供應商能充分使用資料時,供應商的方案才可能比大部分車企的自研方案本錢更低、效果更好,合作模式的理論上風才能落到現實。

“新供應商的機會是,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滲透率仍不到 10%。”

文|張家豪

編纂|程曼祺

《晚點 Auto》獨家獲悉,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已正式加入去年 8 月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以聯合創始人身份擔任 CEO。

鑑智機器人還於近日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 A+ 輪融資,領投方為襄禾資本,跟投方為老股東渶策資本。據瞭解,鑑智機器人投後估值為數億美元。

這是鑑智機器人成立 15 個月來完成的第 5 輪融資,公司的其它投資方包括 Atypical Ventures、 五源資本、金沙江創投、深創投和自動駕駛晶片公司地平線等。目前鑑智機器人有超 200 名員工,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姑蘇。

鑑智機器人的核心業務是為車企提供量產自動駕駛方案,其核心團隊在這一領域曾有共同創業的經驗。聯合創始人、CEO 單羿和聯合創始人、CTO 都大龍先後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地平線共事。

地平線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副院長餘凱於 2015 年創立,單羿、都大龍均為地平線前十號員工。單羿曾任地平線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技術團隊負責人,並介入第一代晶片架構設計;FPGA 是一種可更靈活適應多種演算法的半定製化積體電路。都大龍曾任地平線 AIoT 研發總監,負責 AI 演算法研發。

2016 年,單羿與清華電子工程系教授汪玉、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姚頌、韓松聯合創立了 AI 晶片公司深鑑科技,任 CTO。現在擔任鑑智機器人合夥人、商務副總裁的劉競秀曾在深鑑分管市場銷售,他此前是諾基亞大中華區前商務總監。

深鑑於 2018 年被美國 FPGA 晶片公司賽靈思以 3 億美元全資收購;今年 2 月,賽靈思又被美國晶片設計巨頭 AMD 以近 500 億美元收購,單羿開始擔任 AMD 全球副總裁,負責 AI 專案的研發和落地。

據《晚點 Auto》瞭解,鑑智機器人已基於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片開發了 ADAS(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方案。鑑智同時已在向一家車企交付輔助駕駛方案,鑑智方面稱,搭載該方案的車輛今年已交付了數萬臺。

同時做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自研雙目攝像頭感測器

與大部分今年還能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樣,鑑智機器人瞄準的機會是為車企提供量產的自動駕駛方案,包括 L2(輔助駕駛) 和 L2+(高級別輔助駕駛)。

按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 L0-L5,其中 L2 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車輛。傳統 L2 一般包含車道保持、自動跟車等功能。

L2+ 則是一個 2020 年後由特斯拉帶起的新趨勢,它增加了高速、城市場景的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即車主設定起點和目標後,車輛可自動轉向、變道、超車、上下高速,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駕駛,但仍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若接管不及時導致事故,責任由司機承擔。

特斯拉 2020 年推出的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測試版,和小鵬 2021 年後陸續推出的高速與城市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動導航輔助駕駛)都屬 L2+ 範疇。

一些人以為 L2 不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也在切入量產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 彭軍曾告訴《晚點 Auto》,L2 領域有博世、德賽西威等成熟供應商,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紅海市場,不適合創業公司進入。

另一些公司則相信 L2 和 L2+ 都有機會。鑑智機器人稱,他們的一個 L2 輔助駕駛方案今年年初獲得了某智慧電動車企的定點,於今年 10 月開始量產,搭載這一方案的車型已累計賣出數萬臺。

鑑智機器人以為,L2 的機會來自輔助駕駛滲透率的晉升和車企對更高性價比的追求。

高工智慧汽車的資料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中國前裝標配 L2 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新車近 105 萬輛,滲透率為 34.1%,同比大增 126.6%。

單羿稱,鑑智機器人提供的方案比一些已有的大供應商更具價效比,這是因為核心團隊做過自動駕駛晶片,和演算法與晶片的協同最佳化,可基於較低算力的晶片部署高準確率的演算法;團隊也瞭解如何跟感測器、晶片、域控制器等不同環節的廠商配合,認識整個系統,能以更低配置實現相似效果。這恰是車企看中的,現在各車企都但願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以應對激烈競爭。

在切入 L2+ 市場時,鑑智機器人則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的方案:以雙目攝像頭為主感測器,以能理解 3D 資訊的演算法為核心。

自動駕駛系統由感知、決議計劃和控制三部門組成,類比人開車,就是用眼睛去看周邊環境,用腦子想怎麼開,再用四肢舉動操控汽車。

以感知的實現方式劃分,行業裡有純視覺路線和多感測器融合路線。

特斯拉是前者的代表,且近年來越走越遠,去年去掉了車上的毫米波雷達,今年去掉了超聲波雷達,感知全由攝像頭完成。

其它大部分車企和供應商選擇同時使用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每種感測器各有優劣,加在一起能提供冗餘的安全保障。

鑑智機器人選擇以視覺感知為核心,整體思路類似特斯拉;不同點是,鑑智機器人自研了雙目攝像頭;特斯拉目前使用單目攝像頭。

“新供應商的機會是,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滲透率仍不到 10%。”

文|張家豪

編纂|程曼祺

《晚點 Auto》獨家獲悉,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已正式加入去年 8 月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以聯合創始人身份擔任 CEO。

鑑智機器人還於近日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 A+ 輪融資,領投方為襄禾資本,跟投方為老股東渶策資本。據瞭解,鑑智機器人投後估值為數億美元。

這是鑑智機器人成立 15 個月來完成的第 5 輪融資,公司的其它投資方包括 Atypical Ventures、 五源資本、金沙江創投、深創投和自動駕駛晶片公司地平線等。目前鑑智機器人有超 200 名員工,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姑蘇。

鑑智機器人的核心業務是為車企提供量產自動駕駛方案,其核心團隊在這一領域曾有共同創業的經驗。聯合創始人、CEO 單羿和聯合創始人、CTO 都大龍先後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地平線共事。

地平線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副院長餘凱於 2015 年創立,單羿、都大龍均為地平線前十號員工。單羿曾任地平線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技術團隊負責人,並介入第一代晶片架構設計;FPGA 是一種可更靈活適應多種演算法的半定製化積體電路。都大龍曾任地平線 AIoT 研發總監,負責 AI 演算法研發。

2016 年,單羿與清華電子工程系教授汪玉、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姚頌、韓松聯合創立了 AI 晶片公司深鑑科技,任 CTO。現在擔任鑑智機器人合夥人、商務副總裁的劉競秀曾在深鑑分管市場銷售,他此前是諾基亞大中華區前商務總監。

深鑑於 2018 年被美國 FPGA 晶片公司賽靈思以 3 億美元全資收購;今年 2 月,賽靈思又被美國晶片設計巨頭 AMD 以近 500 億美元收購,單羿開始擔任 AMD 全球副總裁,負責 AI 專案的研發和落地。

據《晚點 Auto》瞭解,鑑智機器人已基於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片開發了 ADAS(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方案。鑑智同時已在向一家車企交付輔助駕駛方案,鑑智方面稱,搭載該方案的車輛今年已交付了數萬臺。

同時做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自研雙目攝像頭感測器

與大部分今年還能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樣,鑑智機器人瞄準的機會是為車企提供量產的自動駕駛方案,包括 L2(輔助駕駛) 和 L2+(高級別輔助駕駛)。

按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 L0-L5,其中 L2 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車輛。傳統 L2 一般包含車道保持、自動跟車等功能。

L2+ 則是一個 2020 年後由特斯拉帶起的新趨勢,它增加了高速、城市場景的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即車主設定起點和目標後,車輛可自動轉向、變道、超車、上下高速,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駕駛,但仍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若接管不及時導致事故,責任由司機承擔。

特斯拉 2020 年推出的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測試版,和小鵬 2021 年後陸續推出的高速與城市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動導航輔助駕駛)都屬 L2+ 範疇。

一些人以為 L2 不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也在切入量產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 彭軍曾告訴《晚點 Auto》,L2 領域有博世、德賽西威等成熟供應商,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紅海市場,不適合創業公司進入。

另一些公司則相信 L2 和 L2+ 都有機會。鑑智機器人稱,他們的一個 L2 輔助駕駛方案今年年初獲得了某智慧電動車企的定點,於今年 10 月開始量產,搭載這一方案的車型已累計賣出數萬臺。

鑑智機器人以為,L2 的機會來自輔助駕駛滲透率的晉升和車企對更高性價比的追求。

高工智慧汽車的資料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中國前裝標配 L2 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新車近 105 萬輛,滲透率為 34.1%,同比大增 126.6%。

單羿稱,鑑智機器人提供的方案比一些已有的大供應商更具價效比,這是因為核心團隊做過自動駕駛晶片,和演算法與晶片的協同最佳化,可基於較低算力的晶片部署高準確率的演算法;團隊也瞭解如何跟感測器、晶片、域控制器等不同環節的廠商配合,認識整個系統,能以更低配置實現相似效果。這恰是車企看中的,現在各車企都但願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以應對激烈競爭。

在切入 L2+ 市場時,鑑智機器人則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的方案:以雙目攝像頭為主感測器,以能理解 3D 資訊的演算法為核心。

自動駕駛系統由感知、決議計劃和控制三部門組成,類比人開車,就是用眼睛去看周邊環境,用腦子想怎麼開,再用四肢舉動操控汽車。

以感知的實現方式劃分,行業裡有純視覺路線和多感測器融合路線。

特斯拉是前者的代表,且近年來越走越遠,去年去掉了車上的毫米波雷達,今年去掉了超聲波雷達,感知全由攝像頭完成。

其它大部分車企和供應商選擇同時使用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每種感測器各有優劣,加在一起能提供冗餘的安全保障。

鑑智機器人選擇以視覺感知為核心,整體思路類似特斯拉;不同點是,鑑智機器人自研了雙目攝像頭;特斯拉目前使用單目攝像頭。

“新供應商的機會是,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滲透率仍不到 10%。”

文|張家豪

編纂|程曼祺

《晚點 Auto》獨家獲悉,AMD 前全球副總裁單羿已正式加入去年 8 月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鑑智機器人,以聯合創始人身份擔任 CEO。

鑑智機器人還於近日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 A+ 輪融資,領投方為襄禾資本,跟投方為老股東渶策資本。據瞭解,鑑智機器人投後估值為數億美元。

這是鑑智機器人成立 15 個月來完成的第 5 輪融資,公司的其它投資方包括 Atypical Ventures、 五源資本、金沙江創投、深創投和自動駕駛晶片公司地平線等。目前鑑智機器人有超 200 名員工,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姑蘇。

鑑智機器人的核心業務是為車企提供量產自動駕駛方案,其核心團隊在這一領域曾有共同創業的經驗。聯合創始人、CEO 單羿和聯合創始人、CTO 都大龍先後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地平線共事。

地平線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副院長餘凱於 2015 年創立,單羿、都大龍均為地平線前十號員工。單羿曾任地平線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技術團隊負責人,並介入第一代晶片架構設計;FPGA 是一種可更靈活適應多種演算法的半定製化積體電路。都大龍曾任地平線 AIoT 研發總監,負責 AI 演算法研發。

2016 年,單羿與清華電子工程系教授汪玉、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姚頌、韓松聯合創立了 AI 晶片公司深鑑科技,任 CTO。現在擔任鑑智機器人合夥人、商務副總裁的劉競秀曾在深鑑分管市場銷售,他此前是諾基亞大中華區前商務總監。

深鑑於 2018 年被美國 FPGA 晶片公司賽靈思以 3 億美元全資收購;今年 2 月,賽靈思又被美國晶片設計巨頭 AMD 以近 500 億美元收購,單羿開始擔任 AMD 全球副總裁,負責 AI 專案的研發和落地。

據《晚點 Auto》瞭解,鑑智機器人已基於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片開發了 ADAS(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方案。鑑智同時已在向一家車企交付輔助駕駛方案,鑑智方面稱,搭載該方案的車輛今年已交付了數萬臺。

同時做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輔助駕駛,自研雙目攝像頭感測器

與大部分今年還能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樣,鑑智機器人瞄準的機會是為車企提供量產的自動駕駛方案,包括 L2(輔助駕駛) 和 L2+(高級別輔助駕駛)。

按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 L0-L5,其中 L2 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車輛。傳統 L2 一般包含車道保持、自動跟車等功能。

L2+ 則是一個 2020 年後由特斯拉帶起的新趨勢,它增加了高速、城市場景的 “自動導航輔助” 功能,即車主設定起點和目標後,車輛可自動轉向、變道、超車、上下高速,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駕駛,但仍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若接管不及時導致事故,責任由司機承擔。

特斯拉 2020 年推出的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測試版,和小鵬 2021 年後陸續推出的高速與城市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動導航輔助駕駛)都屬 L2+ 範疇。

一些人以為 L2 不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也在切入量產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 彭軍曾告訴《晚點 Auto》,L2 領域有博世、德賽西威等成熟供應商,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紅海市場,不適合創業公司進入。

另一些公司則相信 L2 和 L2+ 都有機會。鑑智機器人稱,他們的一個 L2 輔助駕駛方案今年年初獲得了某智慧電動車企的定點,於今年 10 月開始量產,搭載這一方案的車型已累計賣出數萬臺。

鑑智機器人以為,L2 的機會來自輔助駕駛滲透率的晉升和車企對更高性價比的追求。

高工智慧汽車的資料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中國前裝標配 L2 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新車近 105 萬輛,滲透率為 34.1%,同比大增 126.6%。

單羿稱,鑑智機器人提供的方案比一些已有的大供應商更具價效比,這是因為核心團隊做過自動駕駛晶片,和演算法與晶片的協同最佳化,可基於較低算力的晶片部署高準確率的演算法;團隊也瞭解如何跟感測器、晶片、域控制器等不同環節的廠商配合,認識整個系統,能以更低配置實現相似效果。這恰是車企看中的,現在各車企都但願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以應對激烈競爭。

在切入 L2+ 市場時,鑑智機器人則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的方案:以雙目攝像頭為主感測器,以能理解 3D 資訊的演算法為核心。

自動駕駛系統由感知、決議計劃和控制三部門組成,類比人開車,就是用眼睛去看周邊環境,用腦子想怎麼開,再用四肢舉動操控汽車。

以感知的實現方式劃分,行業裡有純視覺路線和多感測器融合路線。

特斯拉是前者的代表,且近年來越走越遠,去年去掉了車上的毫米波雷達,今年去掉了超聲波雷達,感知全由攝像頭完成。

其它大部分車企和供應商選擇同時使用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每種感測器各有優劣,加在一起能提供冗餘的安全保障。

鑑智機器人選擇以視覺感知為核心,整體思路類似特斯拉;不同點是,鑑智機器人自研了雙目攝像頭;特斯拉目前使用單目攝像頭。

上一篇:用一艘“北風... 下一篇:中國快遞巨頭...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