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級制度讓秦國強大,能激勵士兵殺敵,宋仁宗為何廢除?

首頁 > 歷史

首級制度讓秦國強大,能激勵士兵殺敵,宋仁宗為何廢除?

來源:玩機生活 釋出時間:2022-12-01 10:10

  導讀:商鞅之法中,為了激勵士兵作戰,提出了首級制度。割下敵人一個腦袋,就能升一級並加爵。一首一級,故而後來腦袋也被稱為“首級”。首級制度大大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富貴不再只屬於上層人,只要拼命殺敵,就能換來錢財和地位,何樂不為?於是秦國從此強大,後世也一直採用。但是,宋仁宗卻廢除了首級制度,這卻是為何?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開始在軍隊中實行軍公爵制度,而秦國真是從這次變法後,軍規的戰鬥力直線上升,雖然商鞅後來被秦王殺了,但是這個變法的措施卻在不斷地影響著後世的所有國家,商鞅的這個獎賞制度要求士兵們在戰場上砍下敵人首級,然後在戰後兌換自己的爵位,砍得其他六國的軍隊對於秦國十分的懼怕,畢竟在獎賞的刺激下,士兵們都想當官發財。

  那時候一個腦袋就能夠晉升一級,所以頭顱後來也被叫做首級。這個制度大大的提高了清兵的作戰能力,可是在長期的沿用中,這個制度卻開始部首統治者待見了,甚至在宋仁宗的時候。直接被人廢除了,這麼強的一個獎賞制度,為何要將他廢掉呢?首相,在後來的發展中,人們一直到這個制度實在是容易誤事。

  首級就意味著地位和財富,所以上了戰場,士兵們殺了敵人還要砍頭,那到底是戰爭結束了砍還是殺完敵軍就砍?戰爭結束誰知道自己擊殺的敵軍在哪,就算是找到了,誰也不能保障會不會被人代領了。而且就算是當時砍下來,不管不好操作容易耽誤事情,有時候可能就因為這個多餘的負重而導致了士兵被敵人反殺。

  總不能敵軍殺過時候你正在割頭,你還能和他說:“大俠稍等!讓我收集一下升級材料!”戰場上誰給你暫停啊?而其次,就像前面說的一樣,這種制度容易整功,除非是將士之間的一對一戰爭。否則在混戰中,一個手機賞銀賞爵位,誰都想要,士兵們為了自己的未來難保不會出來幾個不擇手段的,為了首級爭功的人還真不在少數。戚繼光時期就出想過一個首級幾十個人前來爭搶的情況。

  狄青時候更嚴重,幾百個人為了一個手機發生了內鬥,最後還有人被打死,而正是因為這件事,狄青上書宋仁宗,宋仁宗這才廢除了這個制度。而我們知道因為首級難以攜帶,所以後來也能用敵軍頭部的某一個器官來表示,而其中最方便的就是敵軍的耳朵;有時候戰場上還會有專門統計士兵殺敵的人,每個士兵殺敵多少都是用它記錄的數字為準。

  但是強攻的問題一次解決了,可很快就有人開始“造假”,像是有很多士兵在賄賂這個記錄之人,讓他多記點自己的功績。而其那面的割耳朵就更恐怖了,士兵們殺紅了眼甚至會用百姓的耳朵來充數,手段非常的殘忍。但是最早的商鞅軍公爵制度卻並非這樣的,後代之所以變化是因為長期的發展中有些細則被人所遺忘,而也正是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他遭到了宋仁宗的廢除。

  延伸閱讀:“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的宋仁宗,為什麼是難得的好皇帝?

  北宋是一個文人主導政治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有一個逐步確立的階段的。宋仁宗時,文人政治已臻古代之化境,文人成為政治主角,這一切在宋仁宗時期達到了頂點,為北宋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北宋自太祖趙匡胤時開始,將“以文制武”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但是打造一個盛世,僅僅靠文人是不夠的,還要一個與文人完美合作的統治者。正是在仁宗時期,文人政治發展到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度 。文人政治體制得以建立,臺諫制度 、考試製度得到改革與完善,範仲 淹、歐陽修、韓琦、富弼、包拯等一大名臣成為時代舞臺上的主角,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 、蘇轍也在仁宗朝嶄露頭角。

  宋仁宗是個有著極強角色意識的君主。在仁宗四十二年的統治生涯中,很少看到他濫用君權,而是表現出對文人集團極大的尊重。範祖禹說:“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功聖德不可得而名言同,所可見者,其事有五:畏天 、愛民、奉宗廟 、好學、納諫。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下, 所以為仁也。”仁宗寬厚仁慈,在位四十二年,沒有出現過執政方面大的失誤 ,社會經濟文化逐步發展,各項政治制度進一步成熟,湧現了一大批文化奇才,形成了登峰造極的宋代文化。

  親政初期的宋仁宗,便力圖扮演一個仁君角色。許多在真宗時期因政治問題被貶斥的大臣很快都得到起復。仁宗曾說 :“春夏久雨,朕日蔬食,夙夜禱於上帝。倘霖淫未止,當去食啜水,冀移災朕躬 。然不欲使外聞之, 嫌其近名耳。”自律意識使宋仁宗意識到自己在政治體系中應該擔當的責任,他力圖扮演的是一個能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 一個使“眾星拱之”的和諧文人政治締造者角色。

  宋仁宗創造的和諧文人社會

  宋仁宗的角色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行政風格和政治素質 。宋仁宗虛心納諫、鼓勵文人參政 ,即使是持不同政見者也能得到起用。他用這些舉動向文人們樹立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從政治制度上保障了士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仁宗手下的大臣王拱臣遇事敢言、不避權貴,得到仁宗的讚許;王素、餘靖 、歐陽修、蔡襄等人都是因“言事不避”而被重用。仁宗虛心納諫,使不少大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仁宗朝三權相互制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集體決策,都體現了仁宗的高明。

  嘉祐六年,蘇轍在策論中攻擊朝政,寫下“陛下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 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這樣的諫言,連司馬光和蔡襄都大為惱怒。但是仁宗卻說:“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其謂我何!”,不但不治蘇轍的罪,反而對蘇轍另眼相看。這說明宋仁宗的胸懷寬廣,即使是對不實的反對意見,也能以統治者的大胸懷涵容之 。仁宗一朝確實有過“黨爭”,但和諧是主流。不少文臣們都表現出專制社會難得的行政理性, 堅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風格,共同構築了和 諧的古代文人社會。

  宋仁宗軼事

  說幾個宋仁宗的小故事吧,這樣有利於大家對他的理解。宋仁宗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他在御苑散步,身邊的人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又什麼也不說。 回宮後,宋仁宗便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這麼久?”仁宗邊喝水邊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倘若一問,侍吏必受責罰,故忍渴而歸”

  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來,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有一天早起後,宋仁宗對身邊的侍臣說“昨夜閱奏摺很晚,後來感覺飢餓,特別想吃燒羊。”侍臣問:“何不安排人去做?”仁宗說:“每次只要聽到宮內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為這成了定規,紛紛製作送來。 我擔心要了燒羊後,百姓會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因不忍一 時之飢而開啟無窮殺戮呢?”

  至和二年,宋仁宗升青州知州張昪為侍讀學士、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張昪上任後,不斷上書批評中書省和樞密院,宋仁宗問張昪:“你出身孤寒,為何不斷上章批評朝廷重臣?”張昪反問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滿堂。 怎麼能謂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陛下雖貴為天子,但內無賢相,外無名將,持祿養望者多,赤心謀國者少,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孤寒。”宋仁宗聽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對張昪更加器重。

  宋仁宗非常痛恨“深文周納”的文字獄。 有一次,一個舉子給成都知府獻了一首詩,詩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之句,意思是隻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西川就能割據一方。這是赤裸裸的鼓動成都知府與宋朝分庭抗禮,是一首反詩。成都知府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這名舉子押送至京讓宋仁宗治罪。宋仁宗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 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受到懲罰,反而在皇帝那兒謀得了官職,可見當時 言論的寬鬆和自由。

  當然,宋仁宗也不是完人,他身上也有專制統治者的弊病。但總體來說,宋仁宗做到了蘇軾據說的“搜攬天下豪傑,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我們應該記住,就在九百多年前,宋仁宗的金殿上,站著的都是范仲淹、韓琦、包拯、王安石、孫復、、周敦頤、程頤、梅堯臣、蘇舜欽 、歐陽修、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大影響的人物,也應該記住這一時期進行了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出現了高產 水稻品種。。。。。這都是仁宗一朝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正是封建社會一個高明的帝王馭下之術和治國之道。

上一篇:此人在袁紹集... 下一篇:乾隆常常賞給...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