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雍正譽為天下第一巡撫的他,卻為何被乾隆所厭,墳墓都被推平?

首頁 > 歷史

被雍正譽為天下第一巡撫的他,卻為何被乾隆所厭,墳墓都被推平?

來源:洋蔥君 釋出時間:2022-11-24 09:32

  【導讀】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清明節前夕,乾隆皇帝擺駕出宮來到河北易縣清泰陵祭奠父親雍正皇帝。乾隆的御駕車隊行進到清泰陵附近時卻停了下來,乾隆就問為何車駕停了下來,御前侍衛領班問明情況後就回報了乾隆。

  原來是已故河南總督田文鏡的墓佔了御路不到三尺距離,所以導致了乾隆的御駕車隊不得不停下調整。田文鏡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心腹重臣,當初他在河南巡撫任上極力推行雍正新政,政績斐然,雍正曾稱讚他為巡撫中第一人,故此素有天下第一巡撫之稱。田文鏡去世後,雍正特意賜田文鏡陪葬在自己的帝陵旁邊,因此田文鏡墓才會出現在了清泰陵周圍。

  御前侍衛領班就請乾隆定奪如何處理,乾隆就順口說了一句:“拉倒吧。”結果這些御前大臣們就會錯意了,原來乾隆在繼位之初就曾經多次公開斥責田文鏡雖然為官清廉,卻為了追求政績弄得河南民不聊生,是清官也是酷吏。因此大臣們就認為乾隆對田文鏡不滿,於是就直接把田文鏡的墓地夷為平地。

  等過了幾天乾隆祭奠完雍正,御駕回京時又路過田文鏡墓,只見田文鏡墓已經被夷成了平地,只剩下雍正親自題寫的兩座誄文碑沒有被毀,其餘的地面建築全部被拆毀。乾隆就又問御前大臣們怎麼回事,大臣們就回報不是乾隆讓拉倒的呢嘛,乾隆聽完之後嘆了口氣,幽幽地說道:“朕說的拉倒豈是這個意思。”

  雖然這些御前大臣們會錯了乾隆的意思,但乾隆事後並沒有追究這些大臣們的錯誤,田文鏡墓也就莫名其妙地被夷為平地了。那麼田文鏡作為雍正的心腹重臣還被誇獎為天下第一巡撫,為何會這麼遭乾隆厭惡呢?且看下面細細說來。

  田文鏡大器晚成憑藉揭發瞞報災情的問題獲得雍正器重

  雍正時期最為倚重的漢臣除了大學士張廷玉之外,就屬河南總督田文鏡和浙江總督李衛二人了,當時雲貴總督鄂爾泰再加上田文鏡和李衛三人並稱雍正在地方上的左膀右臂,三人都對雍正在地方上推行新政起到了很大幫助作用。

  其實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經歷也都很相似,他們三人在康熙時期都是寂寂無名,只是四五品官這種中層官員,但是雍正繼位後很快就發現了三人的優勢,火速提拔三人出任巡撫後又任總督,三人一躍而成封疆大吏。

  三人中又以田文鏡歲數最大,他出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其家族屬於鑲藍旗漢軍,他靠著家裡有錢捐了一個監生身份,從而步入仕途。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田文鏡在從七品的福建長樂縣縣丞的位置上開啟了官場仕途之路,田文鏡在官場上沒有靠山,他只能在基層官吏的位置上穩紮穩打埋頭苦幹,即便如此升遷速度依然很慢,在官場上熬了22年,他才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時升到了正五品的知州。

  當時的田文鏡已經44歲算是人到中年了,而五品的知州這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還屬於中層幹部,而且古人的壽命還都比較短,因此屬於他的時間沒多少了,估計當時田文鏡都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

  在知州位置上幹了沒多久,田文鏡終於等來了機會,他以吏部考核優異的成績被調入京城當了京官,出任了正五品的吏部員外郎之職。雖然屬於平級調動,但是在京城可以近距離接觸核心權力階層,也更容易受到賞識晉升,這次調動進京也為田文鏡日後晉升總督奠定了基礎。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時,已經56歲的田文鏡升了半級,從正五品的郎中晉升成了從四品的內閣學士(這一官職在雍正時期改為正二品,列入高官行列,通常都由禮部侍郎兼任)。

  此後田文鏡一直到康熙去世,已經61歲的他還只是從四品的內閣學士,這樣的年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基本都意味著仕途已經到頭了,不出意外田文鏡就會在這個職位上退休終老了。

  不過人生的精彩就在於豐富多變,機遇無處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抓得住。田文鏡就是在這個年紀迎來了機遇,並且他還果斷地抓住了。

  雍正元年(1723年)剛剛繼位的雍正命禮部選人去祭告華山,這種祭告活動通常都是禮部選人然後由內閣牽頭,而且這種差事是美差閒差,一路上吃吃喝喝,遊山玩水,到了目的地走個過程形式就完事,最關鍵的是還能拿到地方官員的孝敬,所以這種差事一般都會被人搶著去幹。而禮部和內閣都看田文鏡年紀大,為官還十分清貧,抱著敬老的心態把這個美差就交給了他。

  這個美差也讓田文鏡有了開掛式晉升的機會,原來這一年山西全省爆發旱災,莊稼顆粒無收,而時任山西巡撫德音為了自身政績隱瞞災情,這就使得受災的百姓不僅得不到朝廷救濟,還要繼續正常交稅,因此不少災民被迫賣兒賣女,傾家蕩產流離失所。

  當時川陝總督是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兼任,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愛將,他就把山西受到旱災的災情密報雍正,請求雍正撥款救濟災民,並制定相應的賑災政策。當雍正質問山西巡撫德音時,德音為了隱瞞災情保住自身的政績,反而上奏稱只是部分地區受災,損失在他的可控範圍之內,不需要朝廷撥款救濟,而且還信誓旦旦保證山西可以上繳當年的財稅給朝廷。

  就這樣一時之間雍正也被整懵了,他也不知道是該信年羹堯還是該信德音了。於是在田文鏡出發前,他就秘密交代田文鏡沿途要考察山西地區的受災程度,打探受災的具體情況。

  田文鏡這個人有股子較真的勁,他辦事很認真負責,因此在祭告華山途中路過山西,田文鏡特意考察了山西很多地方,發現災情確實很嚴重,而且比年羹堯報告的還要嚴重得多,絕不像德音說的那樣不需要朝廷救濟。

  於是田文鏡回京之後一五一十向雍正交代了山西災情的嚴重程度,並且田文鏡還根據自身基層的工作經驗,結合山西實際情況制定了很完善的救災辦法。田文鏡這一下就讓雍正眼前一亮,這個老頭不僅辦事認真負責,還連處理辦法都想好了,這種人不就是真正的為國家分憂的人嘛,於是雍正這時候就有了提拔田文鏡的想法。

  不久之後,雍正下旨罷免了德音山西巡撫之職,並破格提拔任命田文鏡為從二品的山西布政使。而布政使是一省主管行政的長官,權力地位僅次於巡撫,在德音被罷免巡撫之後,山西巡撫出缺,雍正特意讓田文鏡以布政使之職暫時替代巡撫。

  這也是雍正對田文鏡的考驗,當時的山西不僅災情嚴重,而且官場貪腐問題更加嚴重,各地衙門都有很大的虧空,因此雍正想考驗一下田文鏡有沒有能力能扭轉山西的局面。

  而已經62歲的田文鏡到任之後用實際行動向雍正證明了自己還可以,他先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賑災救濟工作,穩定安撫了民心,使得災情影響逐漸減小,隨即他又自創“審追”之法專門追查各級官員的虧空,他先是讓人把有虧空的官員監管起來,然後調查官員的家中私產,並派人監督清算,把虧空官員的家產全部變賣充公填補虧空,即使已經離職或者退休的官員都一樣受到“審追”之法的清算。

  田文鏡就這樣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穩定了山西災情還填補了各級衙門的財政虧空,一時之間讓山西的官場吏治都煥然一新,但是田文鏡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官員,他的風評在當時很差,不過雍正卻十分欣賞他這種不畏艱難且雷厲風行改革創新的手段,於是雍正很快就提拔田文鏡成為河南巡撫,後來更是特意升任他為河南總督。

  60多歲的田文鏡就是靠著辦事認真負責,敢於揭發瞞報災情問題而大器晚成,獲得了雍正的賞識和器重,此後他在河南積極幫助雍正推行新政,成了雍正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因此田文鏡也被乾隆痛斥為酷吏

  田文鏡最初到河南任職時,河南的官場虧空問題比山西更加嚴重,田文鏡到任之後繼續照搬在山西任職時的辦法,嚴查官員虧空,同時他還要在河南省內推行雍正新政計程車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由於雍正新政的政策觸犯了士紳利益,因此當時河南省內很多高官都拒絕推行這項政策,田文鏡也是不怕傷人,凡是不肯推行新政的人他全都彈劾,由於這些人都與京城的高官有聯絡,因此田文鏡一時之間受到了很多京城高官的質疑。

  後來田文鏡更是由於彈劾了時任直隸總督李紱的同窗,被李紱和江南道御史謝濟世多次彈劾。雍正當時一直就想整頓官場風氣推行新政,田文鏡的辦法正合他的心思,因此他頂住了這些彈劾田文鏡的高官帶來的壓力,力挺田文鏡,並且後來雍正更是盛怒之下把李紱和謝濟世罷官,判了斬監候的重罪。要知道堂堂的直隸總督李紱都因彈劾田文鏡被判了斬監候,從此之後朝臣們就明白雍正是鐵了心想支援田文鏡一心推行新政並整頓吏治了,於是就沒人敢再彈劾田文鏡了。而田文鏡也徹底在河南站穩了,從此之後河南就成了雍正新政的實驗基地,雍正也越發器重田文鏡。

  最初清朝的總督之職中沒有河南總督的職務,這個職務只在順治時期因清軍南下時短暫存在過,此後河南一直屬於直隸總督的轄區範圍。在雍正五年(1727年)時,雍正特意為田文鏡特設了河南總督之職,他把河南全省和山東省部分地區劃入田文鏡的轄區,也就是說雍正把直隸總督一分為二,分成了直隸總督和河南總督兩個官職,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田文鏡特設,在田文鏡去世後,河南總督被廢除,其轄區併入直隸總督管轄,可見雍正對田文鏡的器重。

  不過田文鏡雖然受雍正器重,但他的官聲很不好,和他齊名的鄂爾泰和李衛不管是在官場上還是在民間官聲都很不錯,尤其是李衛,體恤百姓,還能協調好同僚之間的關係,不僅百姓喜歡他,連同僚也都很喜歡李衛。

  田文鏡卻比李衛差遠了,他為官確實非常清廉,他的子女都從沒有因他當高官而沾光,他本人的生活起居也非常節儉。但是他是清官卻不是好官,他在推行雍正新政期間,只知盲目執行,忽略了結合實際情況的問題,他不顧百姓死活,推行新政不知變通,而且他在官場上過於清廉,得罪了很多同僚,所以他的官聲不管是在官場上還是在民間都很差,同僚管他叫酷吏,連河南百姓當時也管他叫酷吏。在晚年的時候田文鏡甚至蛻變成了和德音一樣為了追求政績,不顧百姓死活,隱瞞災情的酷吏。也就是說曾經靠揭發隱瞞災情的屠龍勇士田文鏡,最終他自己也變成了一條惡龍。

  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省和山東省發生了水災,雖然田文鏡上報了災情,但是當雍正決定賑濟災民並減免當地賦稅時,田文鏡卻為了自身政績考核回奏稱河南和山東兩省府庫盈餘豐富,足夠自己賑災,不需要朝廷撥款賑濟,同時還保證像往年一樣上繳足額稅賦,而雍正出於對田文鏡的信任,於是也就信了兩省災情不重要的事情,沒有撥款賑濟,讓兩省自給自足。

  結果田文鏡向雍正保證完之後,災情就越發厲害,河南和山東很多地區百姓流離失所,靠賣兒賣女交稅和生活,甚至個別地區還出現了武裝反抗的事件。就在這種情況下,田文鏡還一度隱瞞災情,堅決聲稱兩省可以足額上繳稅賦。

  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災情已經隱瞞不住,甚至有受災百姓跑到京城告御狀,雍正也十分震驚,於是他派還是寶親王的乾隆和戶部侍郎王國棟去災區考察並下旨撥款賑災。乾隆也是在這時候認識到了田文鏡是一個為了政績犧牲百姓的酷吏,這也是乾隆日後對田文鏡看法惡劣的原因。

  由於災情嚴重,很多朝臣這時候紛紛站出來彈劾田文鏡,要求雍正將其嚴懲。但是雍正卻不忍懲罰田文鏡,稱人都會犯錯,更何況已經70多歲的田文鏡,他只是因年老精力不足所以被下屬所矇蔽。就這樣雍正給田文鏡找了一個年老多病的理由,讓他暫時停職養病。

  不過沒多久田文鏡很快又官復原職,但是田文鏡也是在官復原職不久之後,在雍正十年(1732年)年老去世,享年72歲。田文鏡去世後,雍正非常悲痛,特意下旨在河南全省建立專祠祭祀田文鏡,並讓田文鏡入河南省賢良祠,還讓田文鏡陪葬在他的帝陵旁邊。

  乾隆繼位之後,第一個聲討的前朝舊臣就是田文鏡,乾隆曾稱田文鏡有負雍正信任,致使河南和山東百姓流離失所,是典型的酷吏。也因為乾隆繼位之後對田文鏡的公開聲討,才造成了後來田文鏡墓被御前大臣們妄自揣測乾隆的想法而推平。

  在乾隆五年(1740年)時,當時的河南巡撫雅爾圖還上奏乾隆稱河南百姓至今都還在怨恨田文鏡,並建議乾隆像田文鏡這種酷吏沒資格入祀賢良祠,更沒資格受百姓祭祀。乾隆只同意撤掉田文鏡的專祠,並稱田文鏡畢竟是先帝重臣,不能翻舊賬否定他的政績,因此乾隆保留了田文鏡入祀賢良祠的資格。

  這也說明了乾隆並沒有打算深究田文鏡,畢竟乾隆莫名其妙地推平了田文鏡墓,他也算是對田文鏡心中有愧,也不好再繼續深究他了。田文鏡其實算是一個矛盾體的存在,他既是清官,但卻又是酷吏。辦事能力強,執行能力強,還能清廉律己,可是他為了政績可以犧牲百姓利益,所以這種官對於老百姓來說也不是好官。

  而雍正也不是不知道田文鏡的這個缺點,但是他能包容田文鏡的這個缺點,雍正需要的就是田文鏡這樣的人,能貫徹執行他的新政,還能整頓吏治。所以雍正可以放大田文鏡的優點而包容他的缺點。乾隆則與老爹雍正不同,雍正是嚴於律己更嚴於律人,治國以嚴酷著稱。而乾隆的執政風格則與雍正完全相反,乾隆效仿的是其祖父康熙皇帝,施政以寬仁為主,很明顯田文鏡可不是寬仁路線的風格,因此田文鏡這種酷吏自然就會成為乾隆聲討的反面典型。

  不過乾隆還是給老爹雍正留面子,他對田文鏡只限於口頭聲討,除了莫名其妙推平田文鏡的墳墓之外,乾隆也算是點到為止,沒有對田文鏡進行深層的清算。

上一篇:要頂不住了!... 下一篇:明代奪門之變...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