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說話不算話真的很討厭,父母說話不算數,真的讓人很絕望,再好的教育也白搭

首頁 > 語錄

父母說話不算話真的很討厭,父母說話不算數,真的讓人很絕望,再好的教育也白搭

來源:佚名 釋出時間:2022-11-01 11:49

今天聽到閨蜜微信裡向我求助,說她兒子已經一整天沒有理她了。

問及原因,原來是她以前答應說如果兒子期末數學考一百分,就給他獎勵一個變形金剛玩具。

可是轉頭就忘了,今天去店裡看了一下,一個玩具都要上百塊,就不想給兒子買了。這不,兒子生氣哄不好了。

其實這件事情閨蜜有很大的責任,對於孩子,父母答應過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言而無信,影響的不止是當時孩子的心情,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壞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話”排在第一位,佔比43.6% 。這也能看出,說話不算話的父母真的不是個例。

在孩子的心中,家長的承諾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你隨口的一句獎勵,孩子卻當成了目標。

在面對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失信後,孩子也會對我們失去信任,言而無信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1,言而無信的家長,也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少年說》有一期,一個小女孩站在臺上吐槽媽媽言而無信,嘴巴快。

自己這邊剛跟她吐槽了爸爸,並叮囑她不要告訴爸爸,她轉臉就去跟爸爸說了。連自己跟她說的一些小秘密,成績下降,還有最近的糗事,都發給朋友的媽媽一起探討。

女兒站在臺上大聲的控訴:如果你再這麼嘴快,說話不算話的話,那我以後再也不跟你說事情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都很重要,如果連保密這件小事都做不到的話,那孩子就會對父母的誠信產生懷疑,甚至對父母的信任感也會崩塌。

2. 言而無信的家長很難教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承諾本身就只一種責任,當你給孩子一個承諾時,就意味著要負起責任完成這個諾言。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叫《幸福來敲門》,有一期裡有個小男孩談到自己的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總是拿玩具當誘餌,承諾去的遊樂場沒去成,承諾買的玩具也沒有見到。自己已經習慣了父母說話不算話。

如果父母總是說話不算數,那孩子漸漸的也會變得言而無信。

孩子就會認為承諾只是隨口說說,不會把承諾和責任劃上等號,等孩子長大了步入社會就會成為愛吹牛,耍賴皮或者滿嘴跑火車的人。

3. 言而無信的家長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絕望

一次受朋友邀請,幾個家庭搞聚餐。

朋友家的孩子不好好吃飯,在包廂裡到處亂跑。

於是媽媽跟他說,只要好好吃飯,把碗裡的飯菜吃完後,就可以得到獎勵吃個冰淇淋。

可能是出於對冰淇淋的渴望,他坐在桌前很快的吃完了飯菜。

最後媽媽卻沒有給他冰淇淋,這個時候孩子無奈的眼神裡透漏著無助和絕望。

小孩子是不會懂得理性分析家長給出的誘惑會不會有水分,他只知道你承諾了吃完飯就有冰淇淋,他想得到那個獎勵就努力去做了,結果還是落空了。

他能怎麼辦?吃什麼不吃什麼都是你說了算,他付出努力想要得到的冰淇淋還是沒有了,這時候剩下的也就只有無助和絕望了。

父母的言而無信看著只是表面上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其實傷的最深的是孩子幼小的心靈。

4. 在言而無信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會懂得約定的重要性

《少年派》裡林妙妙的父母說,如果考試考得好就給1000塊獎金。可是後面沒有兌現,林妙妙直接撂下狠話,那我以後再也不考好了。

如果孩子完成了跟父母的約定,卻沒有得到獎勵,那是不是他下次沒有完成約定,在地上撒潑打滾一下就能免於懲罰呢?

久而久之約定就失去了規則,這樣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從小被騙著長大的孩子,長大了很難去相信別人。父母應該怎樣做到言而有信呢?

1. 給孩子的獎勵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你每個月就拿兩千塊的工資,卻承諾孩子考好了全家一起出國旅遊,那這種做法就是不切實際的滿嘴跑火車,後期實施有難度,也無法做到言而有信。

2. 如果真有特殊情況無法完成以前的承諾,就跟孩子商量換個更容易實現的,或者把承諾延期

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如果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導致父母無法完成對孩子的承諾,及時跟孩子溝通解釋是最好的辦法。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重新的信任你,還能讓他感覺到尊重。

上一篇:栓釋愛的句子... 下一篇:法拍房有抵押...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