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違反祖制立太子,不僅僅因為皇后,最後一點最重要

首頁 > 歷史

康熙為何違反祖制立太子,不僅僅因為皇后,最後一點最重要

來源:劇光燈 釋出時間:2022-09-27 09:11

  【導讀】1675年,剛一歲的愛新覺羅·胤礽就被康熙立為太子。立太子在其他王朝很常見,不是什麼特殊的事。但放在清朝卻不一樣,因為清朝有明確的祖制規定說不允許立太子。清朝從建立到滅亡,一共只有一位太子,就是康熙立的愛新覺羅·胤礽。很多人認為,康熙之所以立太子,是因為皇后的原因。康熙和自己的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才立胤礽為太子。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回事,康熙立太子有很多理由,最後一點最重要。

  先說一下康熙皇后的事。這裡面的皇后是赫舍里氏,她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孫女,索尼大家都清楚,是順治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在輔政大臣裡地位最高。很多人以為康熙之所以娶赫舍里氏是政治聯姻。其實也不僅僅是政治聯姻,康熙和赫舍里氏算是青梅竹馬,兩人從小感情就很好。即使索尼不是輔政大臣,康熙也極有可能會娶赫舍里氏。

  康熙取了赫舍里氏後,生了一個皇子,不過沒成年就夭折。後來赫舍里氏又給康熙生了一個皇子,這就是胤礽。不過赫舍里氏生了這個皇子後不久就去世了。因此,有人說為了紀念赫舍里氏,康熙才封她的兒子為太子。事實上,也有這方面因素,不過這只是一方面。我們再看一下其他方面的因素。

  首先和赫舍裡家族有關。赫舍裡家族在清朝至關重要。在索尼父親時期,他們就開始追隨努爾哈赤,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到索尼時,更是達到了頂峰。索尼是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是正宗的四朝元老。不僅如此,他還擁立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有兩次擁立之功。因此索尼在當時的地位非常高,無人能撼動。即使在鰲拜專權的時候,也不敢招惹索尼。

  皇后赫舍里氏去世的時候,索尼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了,但赫舍里氏的影響還在。朝中上下有很多人支援赫舍里氏,還有很多都是他們家提拔上來的。再加上索尼的兒子索額圖也手握大權,赫舍里氏在朝中的影響並沒削弱多少。胤礽不僅是皇帝的兒子,由於他母親的原因,使得他和赫舍里氏關係更加密切。立他為太子,更是能獲得赫舍里氏勢力的支援。這樣也有利於朝廷穩定。

  其次和清朝當時的轉變有關。康熙時期的清朝和之前的清朝完全不一樣,康熙時的清朝徹底變成了封建社會,各方面完全走上封建社會的軌道。而康熙之前,清朝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這兩種制度的轉變對清朝由很大的影響。清朝在完全變成封建社會之前,皇帝做不到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很多重要的事務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商量,一起做出決定。在繼承人上仍是如此。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就是大家選舉產生的。皇太極去世後,後面的福臨也是大家選舉產生的。福臨去世後,即位的玄燁雖然不是選舉產生的,但也是在大家的擁立下即位的。大家選舉產生不是說沒什麼好處,好處就是大家選你,肯定會認可你,到時候都會支援你。但問題是,這個制度的缺點很嚴重。

  皇太極即位後,開始大肆剷除之前反對自己的人。福臨即位後,後面也剷除反對自己的人。玄燁即位後,雖然沒剷除反對自己的人。但初期鰲拜掌握大權,也在大肆排除異己。可以說,任何一次君主的更換,都會流血,嚴重的話會引起朝政動盪。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皇帝做不到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掌握不了所有的大權。而康熙在位時,清朝徹底變成封建社會,皇帝掌握至高無上的大權。皇帝不需要其他大臣的同意就能做任何事情。因此康熙可以自己決定立誰為繼承人。而且提前立繼承人,也能起到過度的作用。到時候太子登基,也不會出現流血事件,這對清朝的發展也有利。

  第三點是形勢所逼,這一點至關重要。前面兩點雖然也是立太子的原因,但不是必要原因。赫舍里氏雖然強大,但康熙也可以慢慢瓦解他們的勢力,之後就不需要他們的支援。不立太子會出現動盪,但康熙也未必要這麼早立太子。尤其是立一個剛滿週歲的孩子為繼承人,風險也太大了。康熙完全可以等其他孩子都長大,到時候挑一個更合適的人做儲君,這樣更好。況且當時的康熙也不過才21歲,有的是時間生孩子。而導致康熙必須立太子的就是三藩之亂。

  1673年,因康熙削藩吳三桂在雲南宣佈起兵。1674年,耿精忠宣佈起兵。之後平南王尚可喜的兒子尚之孝也積極響應,臺灣的鄭經也遙相呼應,三藩之亂正式爆發。三藩之亂爆發後,在短時間內,佔領了眾多地方。西北很多地方成三藩的勢力範圍,南方十一個省都被三藩佔領。清朝此時隔江和三藩對峙。雖然清朝明確說要平亂,不會退到關,但還是要做其他打算。

  康熙立胤礽為太子的目的很簡單,一旦局勢失控對清朝不利,胤礽就可以以儲君的身份回到東北老家去。胤礽在東北老家有滿族人的輔佐,到時候即使康熙死了,清朝因為有儲君就不會內亂,他們仍舊還能在東北和三藩對抗。即使局勢對清朝有利,康熙如果出現什麼意外去世了,胤礽也能順利繼承大位,到時候還是能帶領清朝和三藩對抗,清朝也不至於滅亡。

  這就是康熙立太子的原因。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康熙立太子雖然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但還是利大於弊。不過三藩之亂結束後,康熙立太子的弊端就體現出來了。後面就出現了九子奪嫡,導致朝野動盪,康熙到死都沒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太子制度的弊端自古就存在,確實很難解決。而不利太子對朝廷確實不好。不過這個問題到雍正繼位後就徹底解決了。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就是在皇帝去世前,把皇位繼承人寫好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皇帝去世後,當著大臣的面宣佈新君。這樣的話大家都不用爭也不用搶。因為爭也沒什麼用,誰都不知道新皇帝是誰,因此都可以老實地待著。有不知道誰是未來的皇帝,皇子們也都不敢亂來。

上一篇:明洪武十三年... 下一篇:歷史上的夏姬...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