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釐清近視防控“誤區” 重視“關口前移”

首頁 > 健康

專家:釐清近視防控“誤區” 重視“關口前移”

來源:這裡是廈門 釋出時間:2024-03-26 21:10

  新華社銀川3月21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3月是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其主題為“有效減少近視發生 共同守護光明未來”。眼科專家指出,當前家長在近視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誤區”亟需釐清,呼籲家庭和教育部門“前移關口”,更加重視學齡前兒童的近視防控。

  國家疾控局監測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呈現下降趨勢,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莊文娟等專家指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醫生義診中為孩子檢查視力(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誤區一”:近視不用慌,18歲做近視手術就行了。

  面對視力下降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戴近視眼鏡就行,大不了等孩子成年後再做近視手術。然而,做近視手術就“萬事大吉”了麼?

  莊文娟說,我國下大力氣防控近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根據臨床研究,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病變等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和低度近視者都高,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

  “近視手術不能治癒近視,它只是摘掉了有形的框架眼鏡,近視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依然存在,比如眼軸增長不可能逆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馬鴻娟說。

  “誤區二”:“跟風”選擇某一種近視防控措施。

  當發現孩子近視後,很多家長首選向附近人“取經”——聽說哪種方式效果好,就想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採用哪種近視防控手段,應該由家長來評估麼?

  “當然不是。近視防控非常個性化,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確定。”莊文娟說,醫生需要綜合評估孩子的父母是否近視、孩子的角膜曲率和眼軸、孩子初次近視的度數和年齡等多種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建議。比如,同樣是近視二三百度,六七歲的孩子和十六七歲的孩子要採取的防控措施肯定不同。

  專家說,目前延緩近視進展的辦法有角膜塑形鏡、功能性框架鏡及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都只是對近視加深起到延緩作用,並不能治癒近視。

  “近視防控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選擇何種近視防控措施是醫療行為,應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建議,但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環境、用眼衛生、飲食習慣等,儘可能幫助孩子延緩近視的發展程序。”莊文娟說。

  “誤區三”:偏信各種“療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視”。

  近年來,近視矯正市場十分火熱,其背後是無數家長的焦慮。有家長偏信所謂的“治癒近視”或“降低度數”,花費不菲。

  馬鴻娟說,她在接診中就發現有家長相信一些機構的宣傳,花費不低,包月甚至包年去接受所謂的訓練,以求“摘掉眼鏡”,恢復正常裸眼視力。

  “現在市場上有補充葉黃素、用按摩儀、貼耳穴等方式,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方式都是輔助的,可以暫時緩解眼部疲勞,彌補孩子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但都不具備治癒近視的功能。”莊文娟說。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工作且參與到寧夏近視防控宣講中的眼科專家,莊文娟還提出,近視防治,“防”大於“治”,要抓早、抓小,而在預防策略上,要更加重視關口前移,家庭和教育部門、幼兒園合力保護好0到6歲兒童的眼健康。

  “正常情況下,5至7歲兒童應該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量,但在實際中不少剛上小學的孩子要麼已經近視,要麼遠視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這些孩子的近視防控難度就非常高。”莊文娟說,學前階段孩子的學業壓力較小,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多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同時家長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玩電子裝置時間,及早進行眼科檢查並建立眼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眼健康狀況。

  新華社銀川3月21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3月是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其主題為“有效減少近視發生 共同守護光明未來”。眼科專家指出,當前家長在近視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誤區”亟需釐清,呼籲家庭和教育部門“前移關口”,更加重視學齡前兒童的近視防控。

  國家疾控局監測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呈現下降趨勢,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莊文娟等專家指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醫生義診中為孩子檢查視力(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誤區一”:近視不用慌,18歲做近視手術就行了。

  面對視力下降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戴近視眼鏡就行,大不了等孩子成年後再做近視手術。然而,做近視手術就“萬事大吉”了麼?

  莊文娟說,我國下大力氣防控近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根據臨床研究,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病變等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和低度近視者都高,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

  “近視手術不能治癒近視,它只是摘掉了有形的框架眼鏡,近視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依然存在,比如眼軸增長不可能逆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馬鴻娟說。

  “誤區二”:“跟風”選擇某一種近視防控措施。

  當發現孩子近視後,很多家長首選向附近人“取經”——聽說哪種方式效果好,就想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採用哪種近視防控手段,應該由家長來評估麼?

  “當然不是。近視防控非常個性化,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確定。”莊文娟說,醫生需要綜合評估孩子的父母是否近視、孩子的角膜曲率和眼軸、孩子初次近視的度數和年齡等多種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建議。比如,同樣是近視二三百度,六七歲的孩子和十六七歲的孩子要採取的防控措施肯定不同。

  專家說,目前延緩近視進展的辦法有角膜塑形鏡、功能性框架鏡及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都只是對近視加深起到延緩作用,並不能治癒近視。

  “近視防控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選擇何種近視防控措施是醫療行為,應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建議,但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環境、用眼衛生、飲食習慣等,儘可能幫助孩子延緩近視的發展程序。”莊文娟說。

  “誤區三”:偏信各種“療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視”。

  近年來,近視矯正市場十分火熱,其背後是無數家長的焦慮。有家長偏信所謂的“治癒近視”或“降低度數”,花費不菲。

  馬鴻娟說,她在接診中就發現有家長相信一些機構的宣傳,花費不低,包月甚至包年去接受所謂的訓練,以求“摘掉眼鏡”,恢復正常裸眼視力。

  “現在市場上有補充葉黃素、用按摩儀、貼耳穴等方式,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方式都是輔助的,可以暫時緩解眼部疲勞,彌補孩子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但都不具備治癒近視的功能。”莊文娟說。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工作且參與到寧夏近視防控宣講中的眼科專家,莊文娟還提出,近視防治,“防”大於“治”,要抓早、抓小,而在預防策略上,要更加重視關口前移,家庭和教育部門、幼兒園合力保護好0到6歲兒童的眼健康。

  “正常情況下,5至7歲兒童應該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量,但在實際中不少剛上小學的孩子要麼已經近視,要麼遠視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這些孩子的近視防控難度就非常高。”莊文娟說,學前階段孩子的學業壓力較小,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多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同時家長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玩電子裝置時間,及早進行眼科檢查並建立眼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眼健康狀況。

  新華社銀川3月21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3月是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其主題為“有效減少近視發生 共同守護光明未來”。眼科專家指出,當前家長在近視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誤區”亟需釐清,呼籲家庭和教育部門“前移關口”,更加重視學齡前兒童的近視防控。

  國家疾控局監測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呈現下降趨勢,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莊文娟等專家指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醫生義診中為孩子檢查視力(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誤區一”:近視不用慌,18歲做近視手術就行了。

  面對視力下降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戴近視眼鏡就行,大不了等孩子成年後再做近視手術。然而,做近視手術就“萬事大吉”了麼?

  莊文娟說,我國下大力氣防控近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根據臨床研究,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病變等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和低度近視者都高,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

  “近視手術不能治癒近視,它只是摘掉了有形的框架眼鏡,近視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依然存在,比如眼軸增長不可能逆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馬鴻娟說。

  “誤區二”:“跟風”選擇某一種近視防控措施。

  當發現孩子近視後,很多家長首選向附近人“取經”——聽說哪種方式效果好,就想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採用哪種近視防控手段,應該由家長來評估麼?

  “當然不是。近視防控非常個性化,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確定。”莊文娟說,醫生需要綜合評估孩子的父母是否近視、孩子的角膜曲率和眼軸、孩子初次近視的度數和年齡等多種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建議。比如,同樣是近視二三百度,六七歲的孩子和十六七歲的孩子要採取的防控措施肯定不同。

  專家說,目前延緩近視進展的辦法有角膜塑形鏡、功能性框架鏡及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都只是對近視加深起到延緩作用,並不能治癒近視。

  “近視防控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選擇何種近視防控措施是醫療行為,應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建議,但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環境、用眼衛生、飲食習慣等,儘可能幫助孩子延緩近視的發展程序。”莊文娟說。

  “誤區三”:偏信各種“療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視”。

  近年來,近視矯正市場十分火熱,其背後是無數家長的焦慮。有家長偏信所謂的“治癒近視”或“降低度數”,花費不菲。

  馬鴻娟說,她在接診中就發現有家長相信一些機構的宣傳,花費不低,包月甚至包年去接受所謂的訓練,以求“摘掉眼鏡”,恢復正常裸眼視力。

  “現在市場上有補充葉黃素、用按摩儀、貼耳穴等方式,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方式都是輔助的,可以暫時緩解眼部疲勞,彌補孩子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但都不具備治癒近視的功能。”莊文娟說。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工作且參與到寧夏近視防控宣講中的眼科專家,莊文娟還提出,近視防治,“防”大於“治”,要抓早、抓小,而在預防策略上,要更加重視關口前移,家庭和教育部門、幼兒園合力保護好0到6歲兒童的眼健康。

  “正常情況下,5至7歲兒童應該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量,但在實際中不少剛上小學的孩子要麼已經近視,要麼遠視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這些孩子的近視防控難度就非常高。”莊文娟說,學前階段孩子的學業壓力較小,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多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同時家長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玩電子裝置時間,及早進行眼科檢查並建立眼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眼健康狀況。

  新華社銀川3月21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3月是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其主題為“有效減少近視發生 共同守護光明未來”。眼科專家指出,當前家長在近視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誤區”亟需釐清,呼籲家庭和教育部門“前移關口”,更加重視學齡前兒童的近視防控。

  國家疾控局監測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呈現下降趨勢,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莊文娟等專家指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醫生義診中為孩子檢查視力(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誤區一”:近視不用慌,18歲做近視手術就行了。

  面對視力下降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戴近視眼鏡就行,大不了等孩子成年後再做近視手術。然而,做近視手術就“萬事大吉”了麼?

  莊文娟說,我國下大力氣防控近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根據臨床研究,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病變等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和低度近視者都高,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

  “近視手術不能治癒近視,它只是摘掉了有形的框架眼鏡,近視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依然存在,比如眼軸增長不可能逆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馬鴻娟說。

  “誤區二”:“跟風”選擇某一種近視防控措施。

  當發現孩子近視後,很多家長首選向附近人“取經”——聽說哪種方式效果好,就想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採用哪種近視防控手段,應該由家長來評估麼?

  “當然不是。近視防控非常個性化,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確定。”莊文娟說,醫生需要綜合評估孩子的父母是否近視、孩子的角膜曲率和眼軸、孩子初次近視的度數和年齡等多種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建議。比如,同樣是近視二三百度,六七歲的孩子和十六七歲的孩子要採取的防控措施肯定不同。

  專家說,目前延緩近視進展的辦法有角膜塑形鏡、功能性框架鏡及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都只是對近視加深起到延緩作用,並不能治癒近視。

  “近視防控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選擇何種近視防控措施是醫療行為,應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建議,但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環境、用眼衛生、飲食習慣等,儘可能幫助孩子延緩近視的發展程序。”莊文娟說。

  “誤區三”:偏信各種“療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視”。

  近年來,近視矯正市場十分火熱,其背後是無數家長的焦慮。有家長偏信所謂的“治癒近視”或“降低度數”,花費不菲。

  馬鴻娟說,她在接診中就發現有家長相信一些機構的宣傳,花費不低,包月甚至包年去接受所謂的訓練,以求“摘掉眼鏡”,恢復正常裸眼視力。

  “現在市場上有補充葉黃素、用按摩儀、貼耳穴等方式,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方式都是輔助的,可以暫時緩解眼部疲勞,彌補孩子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但都不具備治癒近視的功能。”莊文娟說。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工作且參與到寧夏近視防控宣講中的眼科專家,莊文娟還提出,近視防治,“防”大於“治”,要抓早、抓小,而在預防策略上,要更加重視關口前移,家庭和教育部門、幼兒園合力保護好0到6歲兒童的眼健康。

  “正常情況下,5至7歲兒童應該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量,但在實際中不少剛上小學的孩子要麼已經近視,要麼遠視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這些孩子的近視防控難度就非常高。”莊文娟說,學前階段孩子的學業壓力較小,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多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同時家長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玩電子裝置時間,及早進行眼科檢查並建立眼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眼健康狀況。

  新華社銀川3月21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3月是第8個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其主題為“有效減少近視發生 共同守護光明未來”。眼科專家指出,當前家長在近視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誤區”亟需釐清,呼籲家庭和教育部門“前移關口”,更加重視學齡前兒童的近視防控。

  國家疾控局監測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呈現下降趨勢,近視低齡化態勢得到緩解。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莊文娟等專家指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醫生義診中為孩子檢查視力(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誤區一”:近視不用慌,18歲做近視手術就行了。

  面對視力下降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戴近視眼鏡就行,大不了等孩子成年後再做近視手術。然而,做近視手術就“萬事大吉”了麼?

  莊文娟說,我國下大力氣防控近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根據臨床研究,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病變等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和低度近視者都高,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

  “近視手術不能治癒近視,它只是摘掉了有形的框架眼鏡,近視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依然存在,比如眼軸增長不可能逆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馬鴻娟說。

  “誤區二”:“跟風”選擇某一種近視防控措施。

  當發現孩子近視後,很多家長首選向附近人“取經”——聽說哪種方式效果好,就想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採用哪種近視防控手段,應該由家長來評估麼?

  “當然不是。近視防控非常個性化,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確定。”莊文娟說,醫生需要綜合評估孩子的父母是否近視、孩子的角膜曲率和眼軸、孩子初次近視的度數和年齡等多種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建議。比如,同樣是近視二三百度,六七歲的孩子和十六七歲的孩子要採取的防控措施肯定不同。

  專家說,目前延緩近視進展的辦法有角膜塑形鏡、功能性框架鏡及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都只是對近視加深起到延緩作用,並不能治癒近視。

  “近視防控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選擇何種近視防控措施是醫療行為,應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建議,但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環境、用眼衛生、飲食習慣等,儘可能幫助孩子延緩近視的發展程序。”莊文娟說。

  “誤區三”:偏信各種“療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視”。

  近年來,近視矯正市場十分火熱,其背後是無數家長的焦慮。有家長偏信所謂的“治癒近視”或“降低度數”,花費不菲。

  馬鴻娟說,她在接診中就發現有家長相信一些機構的宣傳,花費不低,包月甚至包年去接受所謂的訓練,以求“摘掉眼鏡”,恢復正常裸眼視力。

  “現在市場上有補充葉黃素、用按摩儀、貼耳穴等方式,家長一定要明白,這些方式都是輔助的,可以暫時緩解眼部疲勞,彌補孩子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但都不具備治癒近視的功能。”莊文娟說。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工作且參與到寧夏近視防控宣講中的眼科專家,莊文娟還提出,近視防治,“防”大於“治”,要抓早、抓小,而在預防策略上,要更加重視關口前移,家庭和教育部門、幼兒園合力保護好0到6歲兒童的眼健康。

  “正常情況下,5至7歲兒童應該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量,但在實際中不少剛上小學的孩子要麼已經近視,要麼遠視儲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這些孩子的近視防控難度就非常高。”莊文娟說,學前階段孩子的學業壓力較小,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多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同時家長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玩電子裝置時間,及早進行眼科檢查並建立眼健康檔案,隨時關注孩子眼健康狀況。

上一篇:微軟斯賓塞:... 下一篇:臺積電3nm獲...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